关于高效课堂实验的一点感悟和困惑常兴初中赵宏科高效课堂实验已推进一年多了,在高效课堂的实验中我也经历过学校大多数教师经历的痛苦转变期,最初的我对课改是不理解的,甚至有些抵触情绪,因为上班二十几年习惯了自己讲,在课堂反复强调还惟恐学生记不住,突然一下在课堂上不让讲了,让学生自己讲,心中的惶恐可想而知,课改最初和校长玩的是猫捉老鼠的游戏,校长来巡课就用课改模式上,校长走了,老师继续自己讲,这样的课堂效果可想而知,弄得学生和老师都无所适从,课堂也是不伦不类。教学效果姑且不论,单是这样的课堂就已让我精疲力竭苦恼、烦躁、牢骚接踵而至。在这样的情绪中我很是苦恼,甚至想破罐破摔。被这样情绪困扰更多的是因为对教学效果的担心,尤其是带着初三年级的课更觉身上担子千斤重,深恐误人子弟,落下骂名。在这样焦躁郁闷的情绪中我们迎来了课改的第一年中考,在惴惴不安中迎来的却是出人意料的中考成绩,尤其是对我自己也是如此,这么多年来一直带初三,成绩竟是今年最好,这对我好像是莫大的讽刺,我又必须面对这样的讽刺。痛定思痛我对高效课堂重新审视,不得不承认在这一年多的课改路上,我没有专心走路而是一路看着风景,却小有收获。以前是专心走路没注意路对不对,因而绕了很多路,这样的结果胜过一切雄辩。这学期的课改路我一路高歌走下去,但是在路上也不是一切都那么顺畅,有坑坑洼洼,有枝枝蔓蔓。具体的枝枝蔓蔓在我的课堂是具体表现如下:一课堂上的质疑声越来越少质疑本来是高效课堂最大的亮点,但现在课堂学生越来越不愿意起来质疑或者说是没人能起来质疑,以至于我们老师用尽各种手段逼学生质疑,不质疑就要怎样怎样,就差没求学生了,是我们的老师不懂得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吗?恐怕不尽然。究其原因我认为有这样几种可能:一是学生的本身知识高度不够,没能力质疑。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有学生质疑,也都是没有价值的诸如读音不准、少了一个字的问题等。热闹有余,价值不足。二是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不够,不愿意质疑;三是学生太累没精力质疑等。恐怕这三种原因都有,尤以第一种居多。针对这种情况,目前没有良方姑且用的是我来质疑,让学生思考解决。个人觉得这种方法有悖课改精神。二课堂气氛差强人意课改的课堂另一大亮点就就是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打破以往的学得学、玩的玩,看得看局面。课改最初,学生们对新的上课方式,好奇,兴奋,在课堂上作了一把主,所以乐此不疲。但时间久了,审美疲劳,没了新鲜感,逐渐的课堂气氛没了最初的的活跃,尽管学校也为此费尽心机,但奏效不多,比如加分制,在七八年级课堂气氛的调动中作用挺大,但对九年级学生却收效甚微,他们对分数不太感兴趣,这样希望通过加分调动课堂气氛的初衷就很难达到了。为此我也很苦恼,所以就希望通过自己努力来调动课堂气氛,为此就讲得多了一点。这又违背课改少讲的要求。三导学稿使用起来太累导学稿的使用对我来啊说犹如鸡肋,食之无味,弃之不能。导学稿本应是教学的一个载体,因校而已,因班而异,因人而异。尽管集智备课就为此而设,但文字稿本身就是一种束缚,一是删改容易把导学稿弄得乱七八糟,二是修改太多容易造成个性太多,集智备课成了作秀。三是有些导学稿上的问题我也做不好(汗颜),我怎么去驾驭这样的导学稿?这让我左右为难,很多时导学稿被我改得面目全非,但导学稿又必须整理完成,这使得导学稿成了我和学生的负担。对此我也很是头疼,心存戚戚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