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空一鹤排云上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微风燕子斜,细雨鱼儿出。说出诗歌中鸟的形象的诗句:梁实秋梁实秋(1903~1987)中国作家,文艺理论批评家,翻译家。原名治华,笔名秋郎。浙江杭县(今余杭)人。1915年考入清华学校。后与闻一多等成立清华文学社,开始写批评文章和新诗。1923年留学美国。1926年回国,先后在东南大学、暨南大学任教。1949年定居台湾。他40岁以后着力较多的是散文和翻译。散文代表作《雅舍小品》从1949年起20多年共出4辑。30年代开始翻译莎士比亚作品,持续40载,到1970年完成了全集的翻译,计剧本37册,诗3册。晚年用7年时间完成百万言著作《英国文学史》。主要作品:杂文集:《骂人的艺术》《雅舍杂文》《实秋杂文》等.散文集:《雅舍小品》《雅舍小品续集》《雅舍小品》(3、4集)《清华八年》《秋室杂忆》等.翻译书目:《阿伯拉与哀绿绮斯的情书》(散文集)《结婚集》(短篇小说集)《咆哮山庄》(长篇小说)《威尼斯商人》(剧本)《莎士比亚全集》(戏剧37集、诗3集)等.论《雅舍小品》•小品文的作者要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情怀,须在悠闲中才有所获得。我们都很清楚梁实秋先生是来自学院的教授学者,他既继承了晚明以来舒适的小品文风格,又接收了英国散文的个人笔调。他追求所谓“雅”的文调,批评市井之流的语气、村妇骂街的口吻,他的散文表现出一种闲和的雍容雅态。梁实秋自己嘴上常常挂着阿诺德的名言:“文学是沉静地观察人生,并观察人生的全体。”《雅舍小品》正是这种精神的写照,小品集中雅趣横生。1、抟扶摇2、蜷伏3、栅栏4、鸟啭5、呱呱6、嘹亮7、曳8、长喙9、干瘪10、丰腴tuánquánzhàzhuàngūliáoyèhuìbiěyú11、臃肿12、倏13、迷惘14、伫立15、鸢16、魁梧17、蓦然18、料峭19、战栗20、抖擞yōngshūwǎngzhùyuānkuíwúmòqiàolìsǒu21、戟22、蓑衣23、褴褛24、伶仃25、烟囱26、窗棂27、鸱枭jǐsuōlánlǚlíngdīngcōnglíngchīxiāo默读课文,找一找文章中写了哪几种鸟?读“鸟”自由的鸟和不自由的鸟本文的中心句是什么?“我爱鸟。”读“鸟”找出各段中能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并划分文章层次。第一层(1-2小节)写自己爱鸟而感受到鸟的苦闷。第二层(3-5小节)写生动细腻的描写了鸟悦耳的鸣叫和优美的形体,表达了对鸟的欣赏喜爱之情。第三层(6-7小节)写鸟在带给人喜悦的同时,也给人悲苦。整体把握文章:品“鸟”1、作者爱鸟的哪些方面?请用“作者爱鸟的……,你看(听)……”句式回答。那一片声音是清脆的,是嘹亮的,有的一声长叫,包括着六七个音阶,有的只是一个声音,圆润而不觉其单调,有时是独奏,有时是合唱,简直是一派和谐的交响乐。品“鸟”品“鸟”鸟的身躯都是玲珑饱满的,细瘦而不干瘪,丰腴而不臃肿,真是减一分则太瘦,增一分则太肥,那样的秾纤合度,跳荡得那样轻灵,脚上像是有弹簧。我爱鸟(文眼)蜷伏无法高飞苦闷鸟鸣交响乐哀乐优美俊俏的形体欣赏喜爱生存状态:一只鸟的死去寒鸦鼓噪鸱枭怪叫囚在笼里悲苦(对比)处境:清脆嘹亮凄绝对无拘无束生活向往对囚笼般的现实不满悲哀孤苦伶仃酸楚本文生动细腻地描写了鸟悦耳的鸣叫和优美的形体,表达了对鸟的欣赏和喜爱之情;同时,作者对鸟的生存和命运的情思,也寄托着作者对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和对囚笼般现实的不满。悟“鸟”作者要表达的中心是什么?文章开头和结尾都提到了笼中鸟,这样安排有何用意?悟“鸟”突出强调作者对失去“自由的笼中鸟”的同情和悲苦,使文章浑然一体,结构严谨。文章第6段写道,鸟“有时也给人悲苦”。这与作者看到笼中鸟时的感情有何不同?悟“鸟”笼中鸟衣食丰足,却无自由,引起的感情是失去自由的苦闷。第6段写的鸟儿,则是求生于严酷的环境中,引起的是生命常受外力摧残的痛苦。作者推己及人,情感的发端在于动物,而深层则是对人生的同情。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悟“鸟”作业:“笼中鸟”让人触目惊心,以“笼中鸟”的口吻写一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