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野史华章 数风流人物】10、梁实秋回归:象征文化思想多元化时代的到来?最近,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版语文教材首次选入梁实秋作品《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而鲁迅的作品明显减少,引发网络评议。不过,据反应,大多数人支持这种调整。我以为,其实这种调整还远远不够,要真正体现中国现代白话文的面貌,单单是鲁迅以及其他几个文友,是不能代表的,更多的精彩,在于与他成为论敌或者被他贬毁的作家群那里。我甚至预测,以胡适、梁实秋、林语堂、周作人为代表的闲适派,以张爱玲、张恨水为代表的鸳鸯蝴蝶派,都将被青少年所广泛阅读。因为在他们的身上,青少年将感受到更多传统的文化气息,仁爱和慈善的品质,儒雅、宽宏的人格,这都是我们社会现代化过程中所需要的。但愿梁实秋作品入选,只是一个开始,象征着传统文化的回归,文化思想多元化时代的到来。曾几何时,鲁迅的作品,可以说在中国中小学读本中独占鳌头,从小学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到中学《痛打落水狗》。于是,鲁迅的偏执性格,永不妥协的斗争哲学,也慢慢成为青少年模仿的对象,一种盲目反传统以及与人为壑的种子很早时候便在他们的心田中扎根、发芽,最后长成大树,甚至变成社会的森林。所以说,这样的调整还远远不够,而且也来得太迟了。由梁实秋作品被选入中学读本,让人们不禁想起六十年前那一场文坛论战,本来是文艺家在文艺范畴之内进行的。但是,由于这场论争是在范围更广阔、也更复杂的阶级斗争背景下展开的,最后,不同文学思想的争论被赋予强烈的政治色彩。尤其是是鲁迅那篇著名杂文《“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一文,把论争的性质确定为阶级之争。文中的精彩言论,到现在还有浓浓的火药味,而梁实秋也最后定格为资本家的走狗: 凡走狗,虽或为一个资本家所豢养,其实是属于所有的资本家的,所以它遇见所有的阔人都驯良,遇见所有的穷人都狂吠。不知道谁是它的主子,正是它遇见所有阔人都驯良的原因,也就是属于所有的资本家的证据。即使无人豢养,饿的精瘦,变成野狗了,但还是遇见所有的阔人都驯良,遇见所有的穷人都狂吠的,不过这时它就愈不明白谁是主子了。 而鲁迅的另一篇徼文《痛打落水狗》,被长期列入中学读本。此文写作的起因是,林语堂在《语丝》上发表了《插论语丝的文体——稳健、骂人及费厄泼赖》。他说,在争论中难免骂人,但是要骂的有艺术勿太粗笨,有艺术的骂比无生气的批评效力大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