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初步认识》课例研修报告红安县华河小学—黄继强一、课题研究简介课堂教学模式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重要手段,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在现代教育教学中,人类的知识领域越来越宽广,对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逐渐暴露出其局限性的一面。进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已在成为现代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研究重点为教师创新使用教材,改革传统教学方法,探究新教法,引领学生改变传统学习方法,探究适合新一代小学生学习习惯的新的学习方法。在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创新过程中我们尝试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学数学。做到把学生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将数学课堂变成学生认识生活、认识数学的活动课,要在数学课堂中强化实践性。2.教学设计源于教材不拘泥于教材,创新的使用教材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适当的补充修改,使教学设计更能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及提高创新能力。3.课堂教学贯穿了问题情境生活化原则,学生探究活动重点体现开放性、人性化。让不同的学生学不同的数学,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数学能力,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4.从备课到上课过程中,探究预设与生成之间矛盾的转化方法与解决办法,开发课堂生成性教学资源,体现学生认知过程。二、课题研究的内容和目标1、研究目标:通过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不断发现新教材在使用过程中的不足之处,通过实践提出对教材的修改、补充建议。分不同学段探究教师新的教法、学生新的学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创新能力,让课堂教学生动活泼,符合学生实际,使学生爱学、乐学,最终摸索出新形势下小学阶段符合不同教学目标、任务要求的教学新模式。2、研究内容: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在新课程标准要求下,如何创造性使用新教材,对教材内容提出内容补充和修改建议;探索数学教学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小学低、中、高三个学段教学目标要求下,如何通过处理教材、教师、学生三者之间关系来创新教师的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学习方法。最终达到建构小学数学不同学段、不同形式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三、课例研究课实现的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和目标:本课课题研究具体内容:1、使用“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应用——拓展提高”的新型教学模式,进行教学。2、以学生活动为主线,教师创新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创新学习方法。本课课题研究目标: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创新性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四、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8~39页教学目的:1.结合生活情境展开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会判断什么是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培养学生动手能力。3.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和创新能力。教学过程:一、导入情境、确定学生学习活动方向1、图片导入:师:屏幕上什么图形?猜一猜生:三角形,五角星师:这两个图形都有什么?预设:角。引入课题:今天黄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研究角的知识。(板书:认识角)2、找角点名说一说在哪里找到了角?(师生交流)和小伙伴指一指、说一说自己找到的角。(生生互动)二、循序渐进开展探究“角”的系列教学活动。(一)找角1.出示例1:让学生找角。2.教材第38页主题图,让学生从图中发现角。交流汇报,课件显示角3.说说身边的角先自己想想,再与同桌交流,最后展示汇报。4.师小结:角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意图:使学生直观,清晰的看到生活中的角,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二)指角1,出示三角尺:请大家摸一摸三角尺,看看有什么发现?预设:角是尖尖的,角有两条直直地边。2.请学生上来指出三角尺上的角预设:学生只是触到顶点处。同意他吗?有的同意,有的不同意,犹豫不决。教师在黑板上点一个点:这是一个角吗?生:只是一个点。引导学生会指出两条边。3.教师画出一个角并揭示角各部分名称4.小结: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直直的边。课件练习:判断角。(三)折角1.利用手中的圆形纸折出一个角2.摸一摸自己折的角。先摸顶点,再摸两条边。3.如果我们要得到一个更小的角,怎么办呢?预设:再对这一次(指一人到讲台上折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