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鲁迅•读课文,回答问题•(1)、找出课文中所写的事件,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2)、在这篇回忆性散文中,作者写了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的生活。在这段经历中,作者转换了三个地点,请找出文中表明地点转换的语句。•(3)课文除直接写藤野先生外,还写了哪些内容?这些材料是围绕什么线索来组织的?(4)、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从哪里领会到的?•我们根据这些事与刻画人物的关系,分为三类,并分别说说不同类别事例的作用。第一类:写藤野先生其人,直接为刻画人物服务。第二类:写作者离开藤野先生及对藤野先生的怀念,感激之情。第三类:字里行间并末写藤野的事件第1~3段虽未写藤野先生,但解释了见藤野先生的原因。第24—31段也未写藤野先生,但讲清了告别藤野先生的原因。这也是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求医是因为爱国,弃医从文也是因为爱国。鲁迅留学日本的经历1902年4月到日本,入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积极参加反清爱国活动,在《自题小像》诗中发出“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1904年9月到仙台的医学专科学校学习医学,两年后又返回东京修德文和筹办杂志,直至1909年8月回国,一共在日本住了七年多。回国后,先在杭州和绍兴教书,后来应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长蔡元培的邀请去教育部工作,1912年2到南京,3个月后随教育部迁到北京。在教育部工作了十三年,1926年初春,去厦门大学担任教授。《藤野先生》即写于此时。•鲁迅到日本去的时候,日本的国力正是逐渐强盛,独霸东亚的野心也日渐膨胀,又刚刚在甲午海战中歼灭了中国的北洋水师,举国上下都弥漫着一股鄙视中国人的风气。有的报纸就公开宣称:“西洋人视中国人为动物,实际确乎不得不产生动物、下等动物的感觉,因此,他们(指中国人)在生理上已失去人类的资格。”因此,鲁迅在这个时候去日本留学,便不可避免地受到种种歧视和轻蔑。他走在东京的大街上,就常常遭受少年人的辱骂。你不但生活在陌生人中间,而且是生活在陌生人的鄙视和轻蔑中间,请想一想,一个自尊自重的中国人,怎么能忍受这样的处境?鲁迅见到的许多留学生,偏偏又是那样不争气,非但不从日本人的轻蔑中汲取自我警策的动力,反而以自己的种种乖行,不断地证明那轻蔑的正当。就以与鲁迅同住的留学生来说吧,有整天把地板踏得咚咚作响,尘土飞扬地学跳舞的,也有不遵守客店里新老客户循序洗澡的惯例,抢先钻进洗澡间,把水泼得四溅的。在这样的日常小事上都如此令人讨厌,其他的方面就更可想而知。一面是日本人的轻蔑眼光,一面是这些同胞的不成器的丑态,难怪鲁迅一拿到修习日语的毕业证书,便立刻跑到偏僻的仙台去。•仙台又怎样呢?在仙台医学专科学校里,只有鲁迅一个中国人,那些讨厌的同胞的嘴脸,自然是可以免见的了,但是,日本人那股鄙视中国人的风气,在仙台同样很盛。仙台报纸上的辱骂中国人的言论,一点都不比其他地方温和,鲁迅所在的那个班的学生中,也同样有对他白眼相加,毫不掩饰的人。他学习成绩中等,便有同学以为是得了老师的暗中帮助,于是托词去检查他的笔记,甚至写信向他发出威胁。课间放电影,映到日本军人挥刀砍杀中国人,而围观的其他中国人一脸麻木的时候,也有同学大声地议论:“只要看中国人的样子,就可以断定中国是必然灭亡……”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日本人都这样傲慢,鲁迅初到仙台,就有教员热心地张罗食住,任课的教授当中,更有藤野严九郎那样满怀善心的人,就是同班同学中,也有好几位不满意那些傲慢者的粗暴,特别站出来替鲁迅辩护。但是,尽管如此,这些事情仍然给鲁迅非常强烈的刺激……绯红(fēihóng):鲜红标致(biāozhì)落第(luòdì)诘责(jiézé)不逊(búxùn)托辞(tuōcí)油光可鉴(jiàn)抑扬顿挫(yìyángdùncuò)深恶痛疾(wù):厌恶而痛恨到极点。物以稀为贵:物品稀少就显得其珍贵。•藤野先生•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关心解剖实习•了解女人裹脚我能学到:•①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②叙事应该有详略•③叙事要注意刻画人物的神态思想品质序号事例浅层的深层的1添改讲义工作认真负责2纠正解剖图对学生严格要求3关心解剖实习热情诚恳4了解女人裹脚求实精神5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