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人的张家界》说课一、教材、学生分析《迷人的张家界》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一组第四篇课文,是一篇写景的略读课文,描写了湖南省张家界迷人的奇山秀水,表达了作者对张家界景色的热爱、赞美之情。作者对张家界景色的介绍很有层次,由美丽的景色写到宝贵的资源,最后总结张家界是“名副其实的人间仙境。”写景部分同样脉络清晰。先是“耳闻”张家界之奇特,对于张家界景色的的描写,作者犹如一位高明的摄影师,首先拉出的是张家界的群峰,展示了群峰的不同丰姿;接着,镜头对准了几个最抢眼的景致:斧砍刀劈的金鞭岩,群峰中最高的黄狮寨,满目青翠的金鞭溪。文章用优美的语言、形象生动的描写,使学生感受张家界自然景观之美,同时使学生领悟本文写景方面一些特点,并欣赏课文的语言美。四年级学生已初步具备了利用网络获取知识的能力,课前让他们通过各种方式收集资料,了解张家界,并充分利用网络架起时空桥梁,使学生能直观形象地获取知识。二、教学理念《迷人的张家界》是一篇写景的记叙文,因此,通过网络环境创设情景,紧紧围绕“迷人”二字展开教学是文章的关键,在教学组织上,采用课内外相结合的方法,解决学生学习中交流讨论,评议等问题。设计了在学生反复朗读的基础上配解说词的环节,确立了学生的立体地位,强化学生个性培养,让学生主动积极获取知识,真正意义上成为学习的主人。三、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①使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②能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体会2、情感目标①通过展示张家界的风光图片,让学生了解张家界的自然遗产,培养学生的喜爱之情,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②通过上网浏览,使学生对祖国的名胜有更多了解,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通过旅游了解并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的情感。③通过小组内协作探究,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智能和自我反思习惯。3、能力目标①利用网络查阅资料、筛选、收集网络信息,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助学习的技能。②挖掘教材内在因素,增强课堂信息量,借助网络资源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及创新思维。③听、读、看、讲相结合,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四、教学重、难点利用网络技术,进行自主、探究阅读、帮助学生突破情感目标。网络环境,虽然给学生创设了情境,如何帮助学生融入情境,并与自己的语言实践相结合是本课难点。五、教学设计意图1、充分运用计算机网络功能,领略张家界的迷人景色,拓宽学生视野,增加学生语言积累,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校园网、互联网中丰富的教学资源,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学习信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在相关网站中有目的的浏览查寻学习到了课本中无法获得的知识。学生在丰富的视频、图片及文本资料中仿佛身临其境,这样很容易理解“连绵不断”“气热磅礴”“虎背熊腰”“流水潺潺”“纤尘不染”等词语的意境及含义,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了解课文词语语言优美,描写生动形象的特点。2、利用收集资料制作“张家界景点简介”,通过网络进行协作交流,实现师生互动和多向反馈。教学中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把从网上收集的资料按一定要求,分工合作,用PowerPoint制成网上“张家界景点简介”,并给自己最喜欢的景点配上解说词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和接受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再通过网络进行人与人间的交流,这是教学中的重要因素,学生在协作交流中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各种监控互动手段,实现教师和学生多向信息反馈,有利于教师快捷、准确地掌握学情,调整教学,也利于学生互相了解学习状况,取长补短,提高学习效率。3、创设一个旅游的环境,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并加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学习能力。4、感受情感美。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在对课文的美读中体会课文情感。叶圣陶先生所谓的“美读”即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六、教学过程1、以读入手,整体感知,揣摩体会《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中,……要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读”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途径。本课在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有感情地自读课文,选自己最喜欢的景色描写反复朗读,来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