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赏识教育,是个体化的教育,我们每一位教师应该形成这样的学生观: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也是出色的,学校里没有所谓“差生”的存在。教育需要赏识,要用真情来进行评价,让课堂充满温情。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要肯定孩子的优点。通常我们多采取赞赏、激励性的评价,这有助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激发上进心。一、注重评价的发展性教育的根本目的是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它基于学生的过去,重视学生的现在,更着眼于学生的未来。教师通过恰当的方法和策略收集学生发展过程中的信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目标的实现而不是为了检查,评价中重视被评价者的起点与发展变化的过程,重视发展中的个体差异,不断给予被评价者反馈,并在此基础上改进教与学。1、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会自评、运用自评、建立自信。学生自评有利于调动学生内因,启发学生认识自我,发现自我;运用自评有利于减少对学生的伤害,使学生不断地认识和改进自我。2、教师要引导学生互评,促进合作,共同发展。教师在引导学生互评时,首先要帮助学生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伙伴,从伙伴的优点中找到自己的不足,从而激励学生共同发展。避免学生之间相互评价时,总是挑对方的“刺”,老师的评价语言应该引导他们慢慢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伙伴,能正视自己、正视伙伴。二、突出评价的过程性教师要树立“行行出状元,人人能成才”的观念。人无全才,“补短”重要,“扬长”更重要,全面发展不等于“统一规格”和“平均发展。学校"批量生产"的是"标准件",扼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出来的人才也不能适应社会需要。知识经济时代最鲜明的特征就是个性化,要发展个性,就必须承认学生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差异性,承认学生的选择权和发展权。三、恰当运用评价方法恰当运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观察法、访谈法、纸笔测验、小论文、档案袋评价、表现性评价、问卷法……以适应评价内容多样化的需求,并将评价与教学紧密结合起来。评价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更大的自主权,促进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使评价成为多主体共同参与的活动。四、分项考核,综合评定。教师不仅要注重课堂中的激励性评价、重视作业评价,还要改变给学生写评语的风格。教师应改变将分数简单相加作为唯一评价学生标准的做法,还要参考其他结果,进行综合评定。教师真诚的语言、亲切的语调、鼓励的言辞、友善的微笑,营造一个充满关爱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品尝到被人尊重的喜悦,感受到期待的幸福。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堂评价,教师评价语言要发自内心,以真情动人。教师一个充满希望的眼神,一个赞许的点头,一个鼓励的微笑,一个拍一拍学生肩膀的动作,甚至充满善意的沉默,都不仅仅传达了一份关爱,还表达了一种尊重、信任和激励,这种润物细无声的评价方式更具亲和力,更能产生心与心的互动,从而达到以评促教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