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花一叶皆世界一花一叶皆世界一草一木总关情一草一木总关情““选择恰当的抒情方式”写作指导选择恰当的抒情方式”写作指导1、理解抒情方式及作用。2、学会借景抒情的写法,作文能做到情景交融。•片段一:我能感觉到妈妈并没有出去,她好像站在了我的床前。我微微睁开眼,妈妈果然站在那里,手里抱着毛毯,眼睛静静地看着我,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世界上任何形容母亲的好词加上都不为过。我曾经在一本书上读过一篇文章,说所有的母亲都喜欢在孩子睡觉时端详他们……片段二:我能感觉到妈妈并没有出去,她好像站在了我的床前。我微微睁开眼,妈妈果然站在那里,手里抱着毛毯,眼睛静静地看着我,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那是第一缕晨曦对娇花的抚弄,那是三月里的春风对碧水的温柔,那是夏日晚霞对嫩柳的辉映,那是月光对修竹的依恋,那是冬日里的朝霞与小草的交谈,妈妈呀,我愿在您温柔的怀里甜甜如梦!什么是抒情一、抒情,就是对主观感情的抒发和表达。表达方式除抒情外,还有记叙、描写、议论、说明。二、从情感的表达方式上讲,抒情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之分。1、“我爱你,中国!”这是直接抒情。直接抒情比较直白、热烈,多用带有浓重感情色彩的判断句、陈述句等,同时经常会在句中使用感叹词,如“好美啊”、“真想你呀”。直接抒情还经常用于作者感受最深刻、感情最强烈的地方,以精练的语言表达浓郁的感情和强烈的感染力。间接抒情常用方法2、间接抒情则比较含蓄。它往往借助于叙述、描写和议论等手法来抒发感情。如“蓝蓝的天空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1)、有的借人抒情,通过对人物行为的描写来表达。如一位同学在作文中写到:“妈妈欣慰地笑了。她的眼睛亮晶晶地、盯着我看了很久很久。”通过对妈妈笑了、眼睛亮晶晶地、盯着我看等行为描写,来表现妈妈因“我”的进步而高兴、“我”因自己的行为使妈妈欣慰而自豪的情感。(2)、有的借物抒情,在对事物状态的描摩中抒发感情。如:“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3)、有的借事抒情,将主观感情隐藏在对事件的记叙之中。(4)、有的是借景抒情,融情于景,通过描写景物来达到抒情的目的。(5)、有的是通过议论抒情,把自己真实的思想情感寄托在几句点睛式的议论之中,如“这就是我们新中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是多么劳苦!”什么是借景抒情所谓的借景抒情,是指作者把自己内心要表达的某种情感蕴含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借景物来抒发感情的一种方式。在这其中,情由景所背负,景为情而浸蘸,情是灵魂,景是载体。那春日的杨柳是否让你油然而生依依难舍的情意,那夏日的荷花是否让你昂然而有蓬勃似火的热情,那秋日的雁影是否让你骤然而起恋亲思归的幽思,那冬日的松梅是否又让你勃然而添披荆斩浪的勇气?《春》中作者借助对江南春景的描写,抒发自己喜悦的心情。《土地的誓言》中通过对东北景色的描写,表达出作者对故乡的怀念和热爱之情。1、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叶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子……《爸爸的花儿落了》2、我一个人慢慢地走在路上。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颤。《羚羊木雕》3、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暮色开始四合。在一片寂静中,我伏在岩石上,恐惧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动弹。《走一步,再走一步》4、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画眉在树林边宛转的唱歌;《最后一课》非写景为主的文章中的借景抒情•文海拾贝(一)文章不是无情物1.我呆呆地望着她,止不住留下了眼泪。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因为我对朋友反悔了。我做了一件多么不光彩的事呀!——《羚羊木雕》2.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荷叶母亲》3.像这样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接近呢?我们见了她不由得就围上去。——《我的老师》4.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她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我的老师》5.记得那个美好的夜晚,我独自躺在床上,心中充满了喜悦,企盼着新一天快些到来。啊!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再塑生命的人》6.盼望着,盼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