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同步练习(带答案)《醉翁亭记》第一段练习1、《醉翁亭记》作者(),是()朝()家、()家。他自号(),又号()。这篇文章选自《》。2、“唐宋八大家”是指唐宋时代在散文方面有成就的八位名家()、()、()、()、()、()、()和曾巩。、3、解释句中加括号的词。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B.醉翁之[意]不在酒。()4、这个语段中,有一个现在常用的成语,这个成语是,这个成语的意思是_。5、“太守与客来饮于此”,句中的“此”所指代的是。6、文中哪句话概括描述了滁州地理环境的特征?。7、文中表现醉是表象、乐是实质的是哪句话?。8、该文将写景、叙事、抒情熔为一炉,有一句话奠定了全文的抒情基调,后成为千古名句,这句话是:。9、翻译下面的语句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10、对句意理解有误的是()A.环滁皆山也。句意:环绕着滁州的都是山。B.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句意: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边上是醉翁亭。。C.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句意:醉翁的情趣不是在饮酒上,而是在优美多姿的山水之间。D.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句意:欣赏山水的乐趣,得心应手寄托在酒中。11、对上文层次划分正确的是()A⑴⑵⑶⑷‖⑸⑹⑺⑻‖⑼⑽⑾B.⑴⑵⑶⑷‖⑸⑹⑺⑻⑼⑽⑾C.⑴‖⑵⑶⑷⑸⑹⑺⑻‖⑼⑽⑾D.⑴⑵⑶⑷⑸⑹⑺⑻‖⑼⑽⑾12、对第一段段意概括正确的是()A.写醉翁亭的环境优美。B.太守用自己的别号为亭命名。C醉翁以欣赏山水为乐。D.写醉翁亭的环境优美和命名的缘由。13、选择恰当的义项填序号释义。①故自号曰醉翁也A.号令B.号召C.取别号D.呼号②得之心而寓之酒也A.居住B.住所C.寄托D.寓意14、选出对文章开篇“环滁皆山也”品析最好的一项A.用这五个字开篇,写出了滁州的全貌,文章显得大气磅礴,引人入胜。B.开篇用五个字总写滁州全貌,为后文作铺垫,行文自然,顺理成章。C.鸟瞰全景,由近及远,概括力强,文笔生动,写出了滁州的地理形势。D.用五个字开篇,从大处落笔,简练、概括、形象地写出了滁州的地理特征。答案:1、欧阳修宋文学家史学家醉翁六一居士欧阳文忠公集2、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3、①茂盛的样子②情趣4、醉翁之意不在酒。本意不在此而是别的或者指另有图谋。5、“此”所指代的是醉翁亭6、环滁皆山也。7、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8、醉翁之意不在酒9、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理,寄托在喝酒上。10、D11、B12、D13、①CC②14、D《醉翁亭记》第二段练习①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_____,___,_______,_____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1.在文段中默写横线上空缺的内容(或分别找出文中描写“山间春夏秋冬四季”的句子是)。2、此段先写之景,再写之景,最后收笔,引出人之乐亦无穷也。从而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3、“乐亦无穷”的原因是什么?。4、本段与上文中“”句相呼应。5、本段三句话的结构关系,分析正确的是:A.总分B.分总C.总分总D.并列。6、对段意概括正确的是:A.写出山间朝暮的景色。B.写出山间四季的不同景色。C.写出欣赏山水的无穷乐趣。D.写出山间朝暮和四时的景色及欣赏山水的无穷乐趣。7、本段文字中含有一个成语,请把它概括出来,再说说它现在的意思。。。(4分)8、解释句中画线和加点的词语。(3分)(1)山间之四时也(2)佳木秀而繁阴9.翻译句子: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3分)答案:1、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2、朝暮四时3、山间朝暮、四时之景不同4、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5、B6、D7、水落石出。到了一定时候,事情真相就彻底暴露,真相大白8、1)四季2)好的树木草木茂盛9、略。《醉翁亭记》第三段练习至于负者歌于滁,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