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分析一、教学内容: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分数乘法、位置与方向、分数除法、比、圆、百分数、扇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总复习等。二、教材变化:1、分数乘法:突出强调分数乘法意义的两种形式,增加例2,作为教学“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的铺垫。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不单独编排,而是结合分数乘法的意义、计算进行教学。增加分数与小数的乘法。增加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由两个例题缩减为一个。“倒数的认识”由“分数乘法”单元移到“分数除法”单元。2、位置与方向:把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的“用数对确定位置”移到五年级上册,把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的“用方向与距离确定位置”移到本册。3、分数除法:“倒数的认识”由“分数乘法”单元移至本单元。把“比”的内容单设一单元。增加两类新的问题解决:和倍、差倍问题;可用单位“1”解决的问题。4、比: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原来在分数除法单元,本册作为第四单元单独学习。教学内容基本无变化。5、圆: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通过用圆规画圆引出圆的各部分名称,继而研究圆的性质。减少圆的对称性的篇幅。增加“利用圆设计图案”的内容。增加求圆外切正方形、圆内接正方形与圆之间面积的“问题解决”。“扇形”由选学内容变为正式教学内容。6、百分数(一):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把“百分数的应用”分成两段,本册只教学百分数的一般性应用,而特殊应用如利率、折扣、成数,移至六年级下册。把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互化与求百分率、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结合起来,注重在应用过程中自然地引导学生把百分数和分数、小数进行互化。增加用单位“1”解决的实际问题。7、扇形统计图: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增加根据选择合适统计图的内容。8、数学广角——数与形: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把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的“鸡兔同笼”问题移至四年级下册,新编“数形结合”的内容。三、教学目标: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2.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4.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5.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的思想。6.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7.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9.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四、教学重点1.分数乘法和除法、比、圆、百分数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2.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初步培养数学思想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五、教学难点1、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2、使学生理解分数乘、除法、百分数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会灵活解决问题。3、通过数与形结合来分析思考问题,从而感悟数形结合的思想,体会极限思想。六、课时安排:共63课时第一单元分数乘法14课时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3课时第三单元分数除法11课时第四单元比4课时第五单元圆13课时第六单元百分数(一)9课时第七单元扇形统计图3课时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2课时第九单元总复习4课时第一单元分数乘法教学内容:P2-18教学目标:1.理解分数乘法的算理并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会进行分数乘法计算。2.理解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会应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3.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