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1.对联在形式上的特点:一.上下联字数要相等。二.上下联断句一致。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提示:“朝”通“潮”,“长”通“常”,“长”通“涨”。三.上下联词性相对。新春富贵年年好,佳岁平安步步高。四.上下联平仄相合,仄起平收。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提示:现在拼音的一声二声大致相当于古代的平声,三声四声相当于古代的仄声。2.对联在内容上的特点:对联在内容上是相关的。李白戏权臣两猿截木山中,看猴儿如何对锯?匹马隐身泥里,看畜生怎样出蹄?1.下面是一副描绘元宵节的对联,根据上联,下联对得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上联:灯月千家晓下联:______A.山野万里香B.秋高半月明C.笙歌万户春D.一街太平歌2.汉语是最富诗性的语言,诗人可以打破语法规则的限制写诗,“杏花春雨江南”就是一个典型范例,下列诗句的组合方式与它相同的一项是(2分)A.月有阴晴圆缺B.醉里挑灯看剑C.古道西风瘦马D.七八个星天外【链接材料】集句联是从前人的诗词文赋中分别选取两个有关联的句子,按照词性、结构、平仄等要求组成对联。既保留原文的词句,又要语言浑成,另出新意,给人一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艺术感染力。集句难度不亚于深山探宝、苍海寻珠,作者非有较高文学底蕴不能驾驭。历史上许多文人都在这方天地里,乐此不疲。3.阅读“链接材料”,判断下列各项不能构成“集句联”的一项是(2分)A.举杯邀明月(李白)放眼看青山(白居易)B.屏间记曲拈红豆(王彦泓)石上题诗扫绿苔(白居易)C.新荷出水双飞鹭(欧阳修)碧草粘天一落鸥(杨万里)D.飞来山上千寻塔(王安石)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4.在第一段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将这则对偶句式的家训补充完整,正确的一项是(2分)一粥一饭,当思________;________,恒念物力维艰。A.来处不易半丝半缕B.不易来处半丝半缕C.来处不易千丝万缕D.不易来处千丝万缕5.为上联“梅花无意分春色”选择下联,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白雪怎能掩傲骨B.芳草多情飘香远C.柳絮含情传风情D.明月有心照客愁6.以传统节日、节气为题材的对联也是别具特色的,下列各项中与上联“端午午时人赏午”构成对联,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谷雨雨后禾享雨B.立春春日客游春C.小雪雪中郎堆雪D.中秋秋夜晚悲秋7.合字联显示了对联艺术的独特构思,如“春来日下水中立”,“春”字的“日”换为“水”,即五岳中“泰山”的“泰”字。若以此为上联,其下联仍须与五岳名称中的一字有关,则下列选项中既符合对联的基本要求,又与之构思相吻合的一联是()(2分)上联:春来日下水中立下联:A.夏至潮平波上游B.草隐花飞架上歇C.一天一个好心情D.草长莺飞原上观8.下面是一副有关传统节日的对联的上联,请补写出跟月亮有关的传统节日的下联,并用规范的正楷抄写在答题卡的田字格中。(2分)上联:五月端阳春穗黄下联:9.对联不仅讲究上下联要字数相等、词性相对、内容相关,而且还讲究上下联要音调和谐,仄(三声、四声)起平(一声、二声)落。下面是关于宁波天一阁的一副对联,将这幅对联补充完整,正确的一项是(2分)____,草屋老树相因依。A.石潭白鱼相追逐B.石潭白鱼自出没C.石潭白鱼急出没D.石潭白鱼径追逐10.根据下面文字的内容和表达耑耍,在横线处补个标题,最恰3的一项觅(2分)十年牵线.巧匠做好媒,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该工权于2003年12月开工,能工巧匠用了整整十年的时间“做媒'终于牵好了这奈南水北调的’‘红线”:这条输水千线跨越千里,从湖北丹江口水库引水,沿唐白河流域和黄淮海平原西部开挖渠道,在郑州穿过黄河,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最后到达北京、天津,汩汩清流缓解了北方多个城市水资源严重匮乏的局面。A.丹江引水,京津清泉来C.千里开渠.南水泽北地B.输水北上,千里通梁长D.渠淸水,润汗T万家二十四节气1.季节: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2.物候:惊蛰清明小满芒种3.气候:雨水谷雨小暑大暑处暑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小寒大寒季春夏秋冬月正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冬月腊月节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气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