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慕课、翻转课堂设计与评价密山市教师进修学校付永春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教育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国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2010年7月13日,举世瞩目的新世纪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隆重开幕,中共中央、国务院全面部署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到2020年,全面完成《教育规划纲要》所提出的教育信息化目标任务,形成与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基本实现所有地区和各级各类学校宽带网络的全面覆盖,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的水平显著提升。继而,教育部下发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关于开展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的通知、教育部召开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教育部副部长提出“三通两平台”的建设任务、教育部下发《关于公布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名单的通知》、《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教师[2013]13号)、《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的通知(教师厅〔2014〕3号、《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试行)》的通知、《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指南》的通知。以上是教育信息化发展中的重大事件,这表明我国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信息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日趋完善。2012年11月15日教育部关于公布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名单的通知单位名称:黑龙江省鸡西市人民政府试点工作重点内容:网络学习空间普及与应用模式探索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规模化当前,全市中小学迫切需要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育质量,实现教育现代化。随着信息与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微课、慕课等为代表的教育技术创新倍受瞩目。微课的设计、开发与应用受到教育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教育“微”时代来临!专题一:微课慕课与翻转课堂微课背景微课发端于微博,自2009年起,微博以其互动性和参与性强、信息传播速度快、目标明确的特点,在我国迅速地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微”热潮,拉开了“微”时代的序幕。于是,微课也应运而生。微课有什么魅力让人们如此着迷?让我们去探求微课的“前世今生”。一、微课的概念国内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者:黎加厚:上海师范大学教授,主要研究教育技术理论、信息技术教育、教师教育信息化。吴秉健:广东韶关市英语教研员。焦建利: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系教授、博士。张一春: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李玉平: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教研中心副主任,国内微课程创始人之一。国内以他的微课最有影响。胡铁生:广东佛山教育信息中心主任,组织了佛山市微课大赛,并向教育部副部长刘利发推微课。国内著名的微课实践研究者——佛山市教育信息中心教师胡铁生先生认为,“微课”是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微课在美国又称为短期课程、课程组件。微课程是一个简化了的、细分的教学,学生因而易于掌握。微课程是一个有控制的实践系统,它使学生和教师有可能集中解决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或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学习。二、微课的特点:它围绕某一问题或某一情景而形成的目标明确、内容短小精悍的教学活动,具有内容广、容量小、目标明确的特点。(1)教学时间较短: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根据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8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因此,相对于传统的40或45分钟的一节课的教学课例来说,“微课”可以称之为“课例片段”或“微课例”。(2)教学内容较少:相对于较宽泛的传统课堂,“微课”的问题聚集,主题突出,更适合教师的需要:“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如教学中重点、难点、疑点内容)的教学,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相对于传统一节课要完成的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微课”的内容更加精简,因此又可以称为“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