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XX局集团有限公司沪昆客专贵州段工程指挥部第X项目部施工技术交底项目:大临便道施工技术交底编制:复核:审批:日期: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沪昆客专贵州段工程指挥部第一项目部大临便道施工技术交底大临便道施工技术交底1、适用范围中铁XX局集团有限公司沪昆客专贵州段工程指挥部第一项目部管理区域DK733+200.00-DK761+854段便道施工。2、编制依据《新建长昆客专(贵州段)施工大临便道施工有关标准》《铁路大型临时工程和过渡工程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2008〕189号文)现场实地情况、以往的施工经验3、设计标准、技术要求1)、大临便道、便桥参照交通部颁发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中四级道路的标准进行施工。2)、新建便道路基宽度6m,路面宽度4m,采用砂石或泥结碎石路面,路面平整结实,无破损和变形,并保持排水良好。3)、每200-600m距离处设错车道,错车道路段的路基宽度8m。4)、便道最大纵坡9%,最小曲线半径不小于30m。5)、桥涵的汽车荷载满足最大交通需要和施工车辆载重量,流量较小的河道采用管涵,流量较大的河道采用钢便桥。6)、标高工作由测量班负责。4、施工工序线路布设——测量放线——原地面清表(换填)——原地面碾压——水沟开挖——碾压——路面铺筑——碾压——验收——使用5、施工工艺1)、线路布设本标段便道路线尽量紧贴红线外侧进行布置,尽量避开高挖高填1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沪昆客专贵州段工程指挥部第一项目部大临便道施工技术交底路段及软基路段,尽量避免与铁路、公路和主线路交叉,当与既有线交叉时利用地方道路绕行。本段便道横跨公路一次、跨主线路八次(DK749+000处跨公路,DK737+210、DK741+450、DK742+400、DK749+190、DK750+450、DK752+300、DK754+360、DK757+510处跨线路),具体路线走向参考平面布置图(附件)。在山区峡谷地段,便道位置尽可能在施工区上方,以免施工时堵塞便道。2)、基床及路基处理原路面经过清表以后必须进行碾压,碾压后强度以不小于130MPa为原则;软路基段必须进行换填处理,换填深度0.5-1m,比对实际地质情况来确定,以换填至坚实的基床为原则,回填料为石碴或者是毛石,回填时分层碾压,分层厚度不大于0.3米,碾压强度要求不小于130MPa,路基处理不得出现翻浆、弹簧土等不良现象,基础不符合要求的必须进行返工处理,直至合格后方可进行路面铺筑。3)、排水系统道路两侧应设置排水沟,排水沟断面0.3平米(梯形断面下口宽0.5m,上口宽0.7m,高度0.5m),必要地段采用浆砌水沟,水沟设置时尽量采用分段短距离水沟引入原排水系统,水沟纵坡尽量采用与原路面纵坡一致的原则进行布设,保持水流畅通。该便道经过2条河流,DK753+800处河道埋置管涵,采用管径1.5m的钢筋砼圆管,双排埋置,长度10m;羊昌河采用钢便桥设计,具体设计见附件《羊昌河钢便桥设计》。其它小沟渠段采取埋设Φ1.0~Φ1.2m的钢筋砼圆管,确保地方水渠排水流畅。4)、路面铺筑为了排除路面积水,保证各种气候条件下的正常运输,道路路面高出原地面0.3m,即在原路面清表后压实基础上铺筑0.3m的砂石或泥结碎石路面,边坡设计为1:1.5;汇水面积较大、水量较大地段或经过河流路段,便道高出水面0.5-1m。路面要求做成中心线两侧2%的横坡,曲线地段根据曲线半径设计外侧超高。2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沪昆客专贵州段工程指挥部第一项目部大临便道施工技术交底5)、错车道设置每200-600m距离处设错车道,不通视或急转弯处都要设置,错车道路段的路基宽度8m,路面宽度为6m,有效长度30m,位置按照实际地形特点进行布设。6)、线路交叉便道在DK752+300处与主线路基交叉,为减少施工与运输相互干扰,便道路面修筑标高按照原路面标高设计;另外7处与主线交叉位置均为桥梁位置,便道经过主线时从两桥墩柱之间穿过;跨公路、斜交公路地段设置平交路口。7)、安全防护3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沪昆客专贵州段工程指挥部第一项目部大临便道施工技术交底施工便道在危险地段设置防撞墙或护栏,如急转弯、S形地段、大坡度路段,靠近居民区路段设置警示标志。平交、斜交省道102的路段,在进出路口处及路口前后各200m处设置警示标志。在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