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立方根(第一课时)说课稿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立方根》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数的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之后给出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更深入的了解无理数的概念,也为后面学习代数、二次根式、一元二次方程以及解三角形奠定基础。二、教学目标和要求学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立方根的概念,会用符号表示一个数的立方根。2、会求一个数的立方根。3、通过类比、讨论总结出立方根与平方根的区别学习重点:立方根的概念和求法。学习难点:立方根与平方根的区别。三、教法和学法分析由于七年级学生年龄低、好表现、具有形象思维等特征,所以这节课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探究、讨论交流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本着结论让学生得,疑难让学生议,思路让学生想,错误让学生析,规律让学生找,小结让学生讲的原则,在方法的设计上,把重点放在了逐步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上,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四、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首先我是复习前面学过的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知识、为了能较好地引入课题,我创设了一个学生都比较熟悉的已知正方体的面积求棱长的问题,然后把27改成5,5学生就不知道怎么做了,让学生带着疑问走进本节课。另一方面,通过这一情境的创设,可以引发学生的兴趣,同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接着让学生自学立方根的定义,然后找学生展示,在问题中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其中a是,3是,且根指数3省略(填能或不能),试举例说明:如:“”有没有根指数,是几?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把平方根、算术平方根和立方根符号进行对比,让学生注意根指数3不但不能省,而且要写在根号的左上角。再讲立方根性质时通过小组合作方式既让每个学生都参与了又解决了本节课的难点。设计意图:及时的比较和区别,可以让学生较好地掌握新学的知识、又可以不忘旧的知识、从而做到对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到此为止,学生对立方根的定义和表示方法已经掌握的差不多了,接下来我就让学生自学例题进行做题讲解。自学课本50页“例”完成下列各题1.求下列各式的值(仿照例题格式)(1);(2);(3)—;(4);(5);(6)—;(7);(8);(9)—;2.通过上题计算可知,哪些式子的值相等?3.小结:=下一环节让学生回馈目标看一看本节课目标中还存在那些问题。最后是达标检测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和验证本节课还存在哪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