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手指游戏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指南》中指出: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于各项活动之中。但一般的游戏都要依赖器材、场地或受到时间、自然环境的制约。像我们农村幼儿园由于资源缺乏,活动场地紧张,条件设施简陋等因素,游戏活动的开展并不是很多,所以因园制宜、因陋就简创设一种不受上述因素制约的、实用性较强的新游戏是我们的初衷。而手指游戏的开展不受时间和空间等条件的约束。只要幼儿感兴趣、愿意玩,哪怕只是一小段时间,哪怕是在一个角落,他们都可以三五成群地自由玩耍,开心地做游戏。我国近现代教育家陈鹤琴所说:“儿童对周围世界的认识最早开始于各种器官,而接受外界信息最多的器官莫过于手指。在幼儿园日常教学活动中开展手指游戏,训练孩子的双手,有助于脑力开发。幼儿通过不断做手指游戏活动,手指会更加灵活,触觉更加敏感,从而头脑也会更加聪明、更加富有创造性,思维也会更加开阔。所谓手指游戏,顾名思义,就是利用人体器官------手来进行表现、想象、创造,通过手部动作和对应言语去构造情境而开展的游戏活动。手指游戏作为游戏的一种,它会配上儿歌的方式来进行教学,从中既能记住儿歌又能活动关节。具有令幼儿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使幼儿在生理、心理上得到发展,激发幼儿产生探索愿望的特征,而其中简单易学、有趣实用是手指游戏本身的特点。它在运用当中,配上音乐、故事,是幼儿喜欢的一项活动。它能调动幼儿的听、说、想等各种器官,使幼儿手部肌肉群得到发展,促进左右脑的和谐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放手让儿童自己动手、动脑、探索外部世界,不断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一、手指游戏在语言教学中的运用故事、儿歌是语言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方式,也是幼儿喜欢的文学形式.如果故事、儿歌中语言过于抽象,概念和道理过于深奥,幼儿就不能很好的理解,也记不住故事、儿歌内容。在语言活动之前玩一个这样的手指游戏既可以整理幼儿秩序,使幼儿安静下来,集中注意力又为以后的语言活动作出了铺垫。小班幼儿注意力容易分散,不集中,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往往会冷场,这时如果能运用手指游戏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如果运用手指游戏的话,幼儿也能从中获得一些"谢谢""你好吗"等礼貌用语潜移默化地根植到幼儿心中,还可以为活动的开展做热身,大部分带有儿歌的手指游戏教师带领幼儿边说边做游戏既锻炼了幼儿的手部肌肉群又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能力。《秋叶飘》讲述的是小虫、蚂蚁、小鱼、燕子等动物与树叶玩耍的故事。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要理解如此长的故事是有一定难度的。为了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和掌握“爬、躲、坐、游、衔”等基本动词。我们首先对故事内容做简单梳理,并试着把它编成手指游戏。如:树叶落地上,小虫爬过来(右手从上往下做树叶飘落状,左手伸食指),爬到树叶下,把它当小窝。(左手伸食指做小虫爬状,右手握拳)。树叶落沟里,蚂蚁爬过来:(右手从上往下做树叶飘落状,左手伸食指和中指)。爬到树叶上,把它当小船;(左手伸食指和中指做蚂蚁爬状,右手摊开作)。树叶落河里,小鱼游过来;(右手从上往下做树叶飘落状,左手伸出来)。游到树叶下,把它当小伞;(左手伸出来做小鱼游的动作,右手摊开)。树叶落院里,燕子飞过来;(右手从上往下做树叶飘落状,左手伸食指和大拇指)。衔住小树叶,把它当信传;(右手平摊,左手做燕子飞的动作)。借助手指游戏使原本很长的故事内容变得通俗易懂,拓展了幼儿对儿歌的理解,加深了对秋季天气的特征的认识,提升了幼儿审美感受能力和表现能力。二、手指游戏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教学活动应尽可能地游戏化,将教学与手指游戏结合起来,有利于抓住教育时机,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从而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在中班的数数教学活动中就可以通过手指游戏来完成,而且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复习巩固,培养了孩子对数数的兴趣。如:《手指变变歌》一根棍,梆梆梆。(在宝宝身上轻轻敲打)二剪刀,剪剪剪。(用食指、中指在宝宝身上轻轻夹)三叉子,叉叉叉。(食指、中指、无名指分开伸出,轻触宝宝)四板凳,拍拍拍。(拇指弯曲,四指并拢,轻打)五小手,抓抓抓。(五指分开,然后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