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明朝的兴亡与清前期的强盛康乾盛世(上)盛世原因与表现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固皇位,擒鳌拜,平三藩,亲征葛尔丹、略定西北。”进行上述活动的皇帝是A.顺治B.康熙C.雍正D.乾隆2、各族人民历来有爱国传统。清朝前期,历尽艰辛、经长期跋涉回到祖国而受到乾隆帝热情接待的部族是……()A、噶尔丹领导的漠西蒙古族B.大和卓、小和卓兄弟领导的维吾尔族C、达赖喇嘛领导的藏族D.渥巴锡领导的士尔扈特部3、.在我国古代史上,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统一的封建王朝定都于今天的A.西安地区B.洛阳地区C.北京地区D.南京地区4、(04江苏5)1771年,为摆脱沙俄的统治,回到清朝的是A.漠西蒙古准喀尔部B.蒙古鞑靼部C.漠西蒙古土尔扈特部D.天山南部的回部5、(04全国一20)确定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广大地区属于中国领土的中俄边界条约签订于A.顺治时期B.康熙时期C.雍正时期D.乾隆时期6、(05上海23)中国历代都有丁税(每个成年男子必须缴纳的人身税)。清代丁税征收出现了变化,参照右表,判断以下表述正确的是:A顺治朝随着人丁增加,丁税总额相应增长B康熙朝减轻农民负担,朝廷免除了人身税C雍正朝人口增加缓慢,丁税也在缓缓上升D乾隆朝丁税迅速增长,成为朝廷主要财源7、(2005广东4)雍正以后管理西藏事务的是①驻藏大臣②都护③宣政院④达赖.班禅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8、(2002年上海卷)元朝和清朝为加强对台湾地区的管辖而采取的相同措施是A设置行政机构B抵御外国入侵C实行改土归流D册封宗教领袖9、(2004年北京文综卷“西藏的布达拉宫是世界文化遗产,初为唐时吐蕃松赞干布为文成公主营建,清代重修。‘布达拉’,梵语意为佛叫教圣地”。对上文蕴含信息归纳完整的是①藏族在唐时称吐蕃②唐蕃和亲③佛教文化的历史传承④藏族文化在祖国和世界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D③④10、下列各项,属于清乾隆帝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史实是A册封西藏喇嘛教首领五世达赖B平定回部大小和卓的叛乱C平定准噶尔贵族噶尔丹的叛乱D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1、(2005天津文综)据清代史料记载,台湾“百货皆取资于内地”;乾隆五十年浙江杭、嘉、湖三府歉收,“招商贩运闽省台湾仓谷,以资粜济”(粜指卖出粮食)。对此材料信息表述不正确的是A.两岸经济联系密切B.台湾的日用品通常需要内地供应C.两岸经济贸易互补D.杭、嘉、湖三府的粮食通常需要台湾供应12、(2005江苏历史)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丛书是A.《永乐大典》B.《古今图书集成》C.《天工开物》D.《四库全书》13、“走西口、闯关东、湖广填四川”都是指中国历史上的大规模的移民活动,历时几百年。发生的高峰时段是在清初,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动荡,逃避满清民族压迫B人口增加,人多地少生活贫困C国家统一,经济文化交流频繁D域外粮食品种引进,开发边疆14、《儒林外史》、《桃花扇》、《长生殿》都是哪一时期著名的小说和剧本?A.唐宋时期B.宋元时期C、顺治时期D、康乾时期15、观察右列《清代前期人口统计比较示意图》。图中曲线A是近年来的研究成果之一,与曲线B相比较,最大的不同是A.康乾盛世人口增长状况B.乾隆朝人口的暴涨情况C.清朝前期的人口增长率D.顺雍两朝人口变化趋势16、有人将明清时期的中西科技比喻为“近代科学的晨光与传统科技的晚霞。”这时的“晚霞”指……()A集大成的科技巨著出现B各种发明不断出现C早期反封建思想涌现D古代小说蓬勃发展17、有学者把17世纪40年代,东西方两位末代君主的暴亡,视为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西方的崛起与东方的没落明显加快。其观察问题的着眼点在于A.政权发生更替B.社会形态转变C.国力对比变化D.文化途径迥异18、(2007宁夏文综)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19、中国乾隆年间,发生在大西洋沿岸的重大政治事件是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②美国独立战争③法国资产阶级革命④英国工业革命A.①②③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20、清朝前期,中央机构发生过多次重大变化,最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