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德阳五中高一历史《第二课新兴力量的崛起》素质提升新人教版必修2【素质提升】一、选择题1、欧洲一体化的根本原因在于()A.美苏争霸的威胁B.欧洲各国经济发展与经济联系C.争夺市场的需要D.政治一体化的推动2、法国和德国开始走向和解的重要步骤是()A、“舒曼计划”的提出B、共同加入“北约”集团C、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成立D、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3、欧洲共同体的经济目标实质上是()A.实现欧洲经济一体化B.摆脱美国的控制,实现欧洲经济独立C.对抗美苏两个超级经济大国D.避免经济危机,保护欧洲市场4、18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时,不包括()A、法国和意大利B、荷兰和比利时C、卢森堡和民主德国D、英国和爱尔兰5、目前,不少欧洲人的观念从“我是法国人”或“我是德国人”转变为“我是欧洲人”。从根本上看,这一变化反映了欧洲()A、货币一体化B、国家一体化C、经济一体化D、军队一体化6、下列有关欧共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促进了欧共体各国经济的发展B.推动了欧洲政治一体化进程C.以欧洲的联合为基础抗衡美国D.使美国的霸权地位一落千丈7、二战后,美国对日本经济上的扶植转为竞争,这种变化反映出()A.美国有能力来控制日益发展的日本B.美使日成为对抗社会主义的据点C.不同类型国家的经济都在恢复发展D.美国独霸世界经济的局面一去不复返8、20世纪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是在()A、30年代中期至50年代中期B、4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后期C、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期D、70年代初期至70年代后期9、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要求与美国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其根本原因是()A.美苏两极格局即将瓦解B.日本开始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C.日本已经成为经济大国D.日本需要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10、新中国成立后,下列事件的先后顺序是()①“一五”计划完成②第一颗原子弹爆炸③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④改革开放政策的确定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③①②④D.④②①③1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表现有()①粮棉产量跃居世界首位②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③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④建立一批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技术水平的工程项目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2、第三世界崛起的标志是()A.万隆会议的召开B.不结盟运动的兴起C.“七十七国集团”的建立D.新中国的成立13、促使不结盟运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三个首倡国都受到两大军事集团的威胁B、冷战格局使国际关系趋于恶化C、和平中立是三个首倡国的一贯政策D、民族经济的发展使第三世界已能与美苏平等对话14、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演说:“……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尼克松演说中的“挑战”是指()A.苏联的威胁B.西欧和日本的经济竞争C.第三世界的崛起D.美国经济滞胀15.有关不结盟运动兴起和发展中国家崛起意义的表述,正确的有()①改变了世界面貌②冲击了战后国际关系中的两极格局③说明出现了新的国际政治力量④维护了世界和平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D.②③④二、材料解析题1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起,日本对美国贸易出现顺差并逐年增加,1978年为101.25亿美元,1988年为521亿美元。在世界市场上,日本的制成品出口额1707.8亿美元,超过美国的1453.4亿美元。1980年,日本的粗钢和汽车产量超过美国。1965~1972年,欧洲共同体国家出口增加了158%,而美国的出口只增加了80%;1972年,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为13.4%,欧共体为33.7%。材料二:从20世纪70年代起,日本在日美同盟前提下开展“多边自主外交”,与中国恢复邦交,在阿以冲突中支持阿拉伯国家,谋求在国际事务中有更多发言权,积极争取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60年代,法国不顾美国反对,成功地试验了第一颗原子弹,成为核国家,撤出“北约”,调整与苏联的关系,与中国建交。70年代,联邦德国展开了旨在改善与苏联等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关系的“新东方政策”;英国也逐渐不再依赖美国。——《世界当代史》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2)材料二反映了怎样的历史现象?联系材料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