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万岁--------六(1)班主题班会1、问题的提出2、我们需要理解和交流3、如何真正做到理解他人4、小结•人不是鱼,怎会了解鱼的忧愁。鱼不是鸟,怎会了解鸟的快乐。鸟不是人,怎会了解人的荒唐。人不是鸟,怎会了解鸟的自由。鸟不是鱼,怎会了解鱼的深沉。鱼不是人,怎会了解人的幼稚。你不是我,怎会了解我。----几米《我的心中每天开出一朵花》•一、从几个问题开始………..•为什么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代沟会越来越深,使和睦温馨的家庭矛盾重重?•为什么昔日的挚友变得要反目成仇,拔刀相向?•为什么越来越多地人对路边的乞儿不屑一顾,让人感到世态炎凉,人心冷漠?•为什么现在楼越盖越高,网络越来越先进,而人情越来越冷漠?•为什么温室效应愈演愈烈,人们倍感无奈?“理解万岁”是现代社会很流行的一句口号,它告诉我们:万事都要考虑一下对方。在社会中,社会要理解个人,个人也要理解社会;在家庭中,父母要理解子女,子女也要理解父母;在学校里,老师要理解学生,学生也要理解老师,同学们之间也要相互理解……如果人们在各自心里筑起一道“围墙”,把心牢牢裹住,“冷眼看世界”;如果人们之间都不进行交流,每个人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那么这个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子?我们无法想象…...理解真诚需要和善;宽容需要胸怀,而心与心的交流需要理解二、我们需要理解和交流…….•故事1:将相和战国时大将赵国廉颇与大臣蔺相如不和,后来他认识到这样对国家不利,便脱了上衣,背着荆条去向蔺相如请罪。蔺相如理解廉颇的这些行为,非但没有怪罪他,并且原谅了他。•故事2:管仲与鲍叔牙春秋时期,管仲与鲍叔牙是好朋友,曾一起做生意。每次分钱的时候,管仲总是要多贪一些,别人说他贪钱,鲍叔牙对别人说:他怎么会贪钱呢?是我看他家穷,故意多分给他的。后来管仲带兵打仗,总是冲锋在后,撤退在前,别人笑他贪生怕死。鲍叔牙就对别人说:他家有老母要靠他养活,他这是尽孝啊!鲍叔牙对管仲的处处理解,使得“管鲍之交”流传千古。•故事3:俞伯牙摔琴谢知音俞伯牙的琴声在山间缭绕,没有人能听懂,可是当悠扬的琴声拂过江面时,却使钟子期听得如痴如醉。那么深奥而又玄妙的琴声,竟被钟子期如此深深地领悟。俞伯牙慨叹自己终于找到了一位知音。他们不是用话语来交流,而是用音乐交流,用心交流。所以当钟子期去世后,俞伯牙断琴而誓,不再弹琴。是啊,缺了知己,缺了可与之交流的人,存在的意义何在?这些故事曾在千百万华夏子孙的内心泛起波澜,它让人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的正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它让我们看到理解给我们带来的巨大欢愉。三、真正理解他人,我们应该做的……法国作家雨果曾说过:“世界上最宽阔的东西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还宽阔的是人的胸怀。”我们在生活中如何做到理解他人呢?1、理解不能以自我为中心,要学会换位思考换位思考是最好的方法。即:如果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这么解决?同时你要考虑到对方的性格和心态,是不是和你有相似的地方。那些自我中心的人,不肯牺牲自己一点利益的人常常做出不与他人合作的行为来,这类人一般不会理解他人。2、理解需要有一个豁达的胸怀理解不仅是“推己及人”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且需要一种人生境界,一种情怀。所以真正做到理解他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豁达和博大的胸怀,不会斤斤计较。人与人的理解是建立在相互沟通的基础上的,理解他人首先自己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去和别人沟通,而且需要别人也能理解自己。交流如水,缘古至今,奔流不息;交流如茶,淡而清香,愈渐愈浓。交流如斧,劈开的是两种世界;交流如针,缝上的是不同人生。3、做到“理解万岁”需要我们克服自己的偏见偏见使人限于自己的一孔之见,使人带着有色眼镜看人,使人懒于思索问题、拒绝接受新的东西,使人难于接受正确的判断和结论,使人越来越无知和愚昧,使人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总之,偏见缠身的人很难理解他人。•4、真正做到理解需要我们彼此要有一种宽容精神。一个人太骄傲。总认为自己穷尽了世间一切真理不能容忍与自己所希望、所想像、所认识的不一致,怎能会宽容?一个人欲望过高,总是四处伸手,必然矛盾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