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课中的问题教学法之我见教学,尤其是课堂教学,是我国中小学教育活动的基本构成部分。在推进素质教育、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下,教学要改革的呼声日益突出。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基本上是学生被动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严重影响着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要想从根本上转变这种状况,我个人认为,借助课程改革的契机,在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中积极使用问题教学法,不失为—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下面,我就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改革与问题教学法谈一些不成熟的观点与做法。问题教学法就是在课堂教学中,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出发,科学地设计问题,巧妙地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究、敢于提问,围绕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通过师生的互动解决学生认识上的错误和模糊观点,然后得出正确的结论。问题教学法的关键是教师如何科学的提出问题,问题的科学设计是问题教学法的基础。因此,必须注意问题设计的技巧和基本原则。首先,设计的问题要层次分明,难度适宜。这是因材施教原则的需要,符合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问题设计是为了在认知的基础上推向知识的深层次思考。问题太容易,无助于学生积极思维;但是难度太大,会使学生望而生畏,不知如何回答。所以,问题应设在适中的水平。其次,设计的问题要新颖,具有启发性。用新颖的适合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材料,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问题的出发点是学生的兴奋点,问题的依靠点是学生的疑惑点,问题教学把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作为正在形成某种智力的契机来培养,从而使学生信服政治课是有趣的。因此,在设计问题时,要根据教材内容,引进一些能吸引人的、新颖的教学材料,给学生以全新的感受,从而激发学生解答问题的欲望。再次,问题的设计要实用,具有针对性。在设计问题时,—定要搞清楚为什么这样问?能服务于教学的哪—点?这样,所设计的问题才能具有针对性。在具体操作上一是根据教材设问,或在核心处设问,或在热点处设问,寻找问题的切入点。二是根据学生实际设问,不断设计出富有价值、难度适宜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出问题是问题教学能否实施的前提条件。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提出问题是—个很重要的技术问题。提问的方法和作用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种:—是以问助讲;二是以问深化;三是以问纠偏;四是以问沟通。在具体操作上,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灵活运用。提问时,语言要精炼明确,使学生确切地掌握教师的要求,要使学生注意和思考所提出的问题。在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以民主、宽松、自由的态度去探索问题。解决问题是实施问题教学的目的和归宿。设计问题、提出问题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问题的解决,主要是通过组织学生分析讨论来进行。学生分析讨论的方法有多种多样:一是学生思考,直接回答;二是当堂讨论,师生共同寻找最佳答案;三是课堂辩论。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解决学生的糊涂认识.达到明辨是非的目的。要在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中恰如其分地使用问题教学法,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处理好教师的价值引导与学生自主建构的关系按照建构主义理论学说,学习的要义是在物质和社会生活中“经验现实”、“创造观实”。这就从学习观的角度为课堂教学开辟了一个新的视野——教学是教师的价值引导与学生自主建构的辩证统一过程。这意味着从为掌握而教向为发展而学的转变;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交往互动中进行主动探索和自主建构,也意味着教师角色的转变——从知识的提供者变成学生学习的协作者、组织者和促进者。教师在实施问题教学法的过程中,必须始终明确自己的新角色,必须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并用自己的智慧支撑这—环境的持续展开和不断深化,其中包括创设引发学习动机的问题环境、引发促进学生认知图式改组和同化的认知冲突、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组织合作学习活动、引导学生通过新旧知识经验的相互组合或认知加工,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认知结构,从而完成知识意义的建构,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巩固已有知识,发现并掌握新知识。按照建构主义理论,师与生、生与生、个体与群体的相倚互动关系是教学赖以存在并得以表现的基本形式。交往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