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教学设计)长沙市第28中学许新利【课程标准】知道祖冲之的数学成就,初步认识书法艺术,了解北方农业技术的成就和农历。【教材内容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的300多年间,我国大多处于分裂割据的状态。然而,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继续传承和发展着中华文明,创造出璀璨的科技文化。这一时期,在科技领域有科学家祖冲之和他的圆周率,贾思勰和他的《齐民要术》影响深远;在艺术领域,有以王羲之为代表的书法家和以顾恺之为代表的画家将中国书画艺术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还有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代表了中国雕刻艺术的宏伟精巧。教材基本落实了《课标》中关于“知道祖冲之的数学成就,初步认识书法艺术,了解北方农业技术的成就和农历”的要求,简单介绍了祖冲之在数学方面的伟大成就(精确圆周率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字);介绍了东晋伟大的书法家王羲之及其代表作品;介绍了农学家贾思勰及其农学著作《齐民要术》;还在课后“知识拓展”区介绍了农历的24节气。条理清楚,脉络清晰,易于被学生接受和理解。教材涉及到了历史人物、科技成就、艺术作品,知识结构呈开放式,为学生和老师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教学对象分析】学生对祖冲之、王羲之这些历史人物有浓厚的兴趣,小学时就接触过关于他们的故事,如对王羲之“书成换鹅”、“竹扇题字”、“巧补春联”等故事了如指掌,对祖冲之的圆周率更是人人皆知。初一学生在智力方面,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有较快发展,但具体形象成分仍起重要作用,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显著地发展起来,但认识能力还不高,仍带有片面性和表面性;在个性方面,学生的自我意识有了迅速发展,要求独立自主,有自我教育的要求。【教学目标】1、阅读课文,知道祖冲之的数学成就,初步认识书法艺术,了解北方农业技术的成就。2、阅读课文,归纳魏晋南北朝的重要科技成就和文化艺术成就,体会这一时期璀璨的科技文化,培养综合归纳能力和审美能力。3、通过老师提供的相关材料并结合课文,进一步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提高自身素质和文化修养。【重点和难点】重点:祖冲之和圆周率书法、绘画和雕塑难点:贾思勰与《齐民要术》书法和绘画【课时】一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方法和手段】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问题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课前准备】教师---做好教学设计,制作好课件,发导学案给学生,布置学生做好预习工作。学生---预习第20课,查找贾思勰、祖冲之、王羲之和顾恺之,以及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的资料。【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魏晋南北朝时期的300多年间,大多处于分裂割据的状态。为什么这一时期的文化还会璀璨夺目呢?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将这一阶段的时代特征和本课内容的内在因果关系用图示法呈现出来。讲授新课:一贾思勰和《齐民要术》[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本目下的内容,看完之后,思考两个问题:1.贾思勰是怎样写成《齐民要术》一书的?“齐民”的含义是什么?2.《齐民要术》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它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学生看书][教师提问]贾思勰是怎样写成《齐民要术》一书的?[学生回答]他一生致力于农业研究,翻阅大量古代农业文献资料,熟悉农谚、歌谣。他不辞辛劳,四处访问有经验的老农。还亲自种植农作物。[教师引导]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齐民要术》是贾思勰把理论和实践紧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产物。由此,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呢?[学生回答]读书时一定要联系实际,不要死读书。要学以致用。经验只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它才有更加强劲的指导意义。[教师提问]大家猜一猜,“齐民”的含义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讲解]“齐民”指一般群众,一般老百姓。《齐民要术》的含义为一般群众生产生活的重要方法。而其中心与出发点则在农业。[教师提问]《齐民要术》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教师提问]《齐民要术》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学生回答]师:补充贾思勰为编著这部农书,不休不眠,呕心沥血,苦战了十多个春秋。他自己概括《齐民要术》的写作过程是:“采捃经传,爱及歌谣,询之老成,验之行事。”这十六个字,是作者对自己的研究精神和科学态度的真实写照。文字虽然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