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引入引例1:学校准备组建一个合唱队,分给我班一个名额。每个学生得到名额的可能性相等。(1)求某女生得到这个名额的概率。(2)如果要求只给女生,某女生得到这个名额的概率。23条件概率的定义:对于任何两个事件A和B,在已知事件A发生的条件下,事件B发生的概率叫做条件概率。记作:,读作:A发生的条件下B发生的概率。()PBA1、100个产品中有93个产品的长度合格,90个产品的质量合格,85个产品的长度、质量都合格。现在任取一个产品,求:(1)它的长度都合格的概率是多少?(2)它的长度和质量都合格的概率?(3)已知产品的长度合格,那么它的质量合格的概率是多少?问题探究:条件概率的求法100个产品中有93个产品的长度合格,90个产品的质量合格,85个产品的长度、质量都合格。A={产品的长度合格}B={产品的质量合格}A∩B={产品的长度、质量都合格}在集合中,“都”代表着“交”,则A、B同时发生为A∩B。分析:1、100个产品中有93个产品的长度合格,90个产品的质量合格,85个产品的长度、质量都合格。现在任取一个产品,求:(1)它的长度都合格的概率是多少?(2)它的长度和质量都合格的概率?(3)已知产品的长度合格,那么它的质量合格的概率是多少?问题探究:条件概率的求法问题探究:条件概率的求法2:掷红黄两颗均匀骰子一次,记事件A=“红骰子掷出3点或6点”事件B=“红黄两颗骰子掷出点数之和不小于8”求:(1)事件A发生的概率?(2)事件AB同时发生的概率?(3)事件A发生的条件下,事件B发生的概率?1:如何求条件概率?2:P(A)、P(AB)与P(B|A)有什么关系?求条件概率P(B|A)的方法:1、用古典概型的公式:()(|)()nABPBAnA2、条件概率的公式:P(A)>0()()()PABPBAPA概率P(AB)与P(B|A)的区别与联系P(AB)P(B|A)A、B都发生了联系A、B发生的顺序A、B同时发生A先B后样本空间大小ΩAP(AB)≤P(B|A)区别Ω集合解释ABAA∩B1、100个产品中有93个产品的长度合格,90个产品的质量合格,85个产品的长度、质量都合格。现在任取一个产品,求:(4)已知产品的质量合格,那么它的长度合格的概率是多少?2、掷红黄两颗均匀骰子一次,记事件A=“红骰子掷出3点或6点”事件B=“红黄两颗骰子掷出点数之和不小于8”求:(4)事件B发生的条件下,事件A发生的概率?例1:一个家庭中有两个孩子,假设生男生女的概率相同,已知其中有一个是女孩,问这时另一个小孩也是女孩的概率为多大?解{(,),(,),(,),(,)}男男男女女男女女(,),(,),(,)A={已知一个是女孩}={男女女男女女}1.3所以所求概率为AB={两个都是女孩}={(女,女)}变式练习:这个家庭中有两个孩子,已知老大是女孩,问这时另一个小孩也是女孩的概率为多大?解{(,),(,),(,),(,)}男男男女女男女女(,),(,),(,)A={已知一个是女孩}={男女女男女女}(,),(,)={已知老大是女孩}={女男女女A}1.2所以所求概率为AB={两个都是女孩}={(女,女)}例2在5道题中有3道理科题和2道文科题。如果不放回地依次抽取2道题,求:(1)第1次抽到理科题的概率;解:设Ω为“从5道题中不放回地依次抽取2道题的样本空间,“第1次抽到理科题”为事件A,211534()123()20,()12,()(1.5)()20nAnAnAAAPAn23n(AB)63n()6,(().n()20210)APABAB3()110(|1().3()253)PABPBAPA法()61(|)(1222)nABPBAnA法“第2次抽到理科题”为事件B,则“第1次和第2次都抽到理科题”就是事件AB.(2)第1次和第2次都抽到理科题的概率;(3)在第1次抽到理科题的条件下,第2次抽到理科题的概率。你能归纳出求解条件概率的一般步骤吗?((())())PABPAnABPBAnA求解条件概率的一般步骤:(1)用字母表示有关事件(2)求P(AB),P(A)或n(AB),n(A)(3)利用条件概率公式求16A0.71.某种动物出生之后活到20岁的概率为0.7,活到25岁的概率为0.56,求现年为20岁的这种动物活到25岁的概率。解设A表示“活到20岁”(即≥20),B表示“活到25岁”(即≥25)则()0.7,()0.56PAPB所求概率为()()()0.8()()PABPBPBAPAPAB0.561.条件概率的定义.2.条件概率的性质.3.条件概率的计算方法.一、基本知识二、思想方法1.由特殊到一般2.类比、归纳、推理(古典概型)(一般概型)3.数形结合()()nABPBAnA()()0()PABPAPAPBA()()PABPPAAB收获4.求解条件概率的一般步骤用字母表示有关事件求相关量代入公式求P(B|A)18作业19P47:1课外思考:什么情况下P(B|A)=P(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