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虽有嘉肴《礼记学记》教学目标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熟读并背诵课文。2.准确翻译文句,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3.联系实际,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自己的学习。一初读课文展示预习贰听读课文识文断句无标点朗读读出停顿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三默读课文疏通文意文意疏通文意疏通以圈点、勾画、批注的形式,结合课文下注释,将不能理解的字词勾画出来。翻译原则:1.逐字译文2.直译为主3.意译为辅4.增添删补注意以下词语(1)虽有嘉肴(2)弗食,不知其旨也(3)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6)故曰:教学相长也(7)其此之谓乎即使好,美用鱼肉做的菜。吃,品尝味美最好的道理好处所以,因此困惑反思自我勉励促进。表示推测语气。大概,恐怕。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此……之谓乎”是一种固定句式,通常翻译为“大概说的就是……吧。”【当堂达标】1.下列加线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弗食,不知其旨也(不)B.弗学,不知其善也(益处,好处)C.教然后知困(不通,理解不清)D.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自立,自强)2.下列哪句中没有通假字()A.《兑命》曰:“学学半。”B.尊君在不?C.北冥有鱼。D.不知其旨也。3.下列句中加点的“而”字与例句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人不知而不愠A.是故谋闭而不兴B.忽有一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D.故外户而不闭四再读课文探究问题2.本文说明了什么道理?实践出真知,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教和学的关系。1.本文论述了哪两者之间的关系?3、文章开头写“虽有嘉肴”有何作用?——类比论证。从“嘉肴”写起,是为了由“嘉肴”、“至道”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有“嘉肴”、“至道”作类比,教与学的关系就浅显易懂了,这种说理的方法叫做“类比推理”。4、课文结尾引用《兑命》的语句,有什么作用?——引用论证。短文阐述了中心观点——“教学相长”,再引用古代名言,来强化自己“教学相长”的观点。1.文章是怎样论证观点的?请结合相关语句分析。文章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作类比,然后引入“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进而又以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结论。五、回忆课文,拓展延伸4、读完本文,你有哪些体会?人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才能自我勉励,不断提高自己。小结这是一篇短小精悍的说理短文,本文在论述时先以“”作比,继而引出“”,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这个结论。(用原文填空)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教学相长【当堂达标】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A.《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是东汉经学家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的。B.《虽有嘉肴》是《礼记·学记》中的一段,短文多用对偶句,造成铺排效果,增强了文章的气势。C.《虽有嘉肴》论述了教与学的关系,从中我们可以认识到:在学习上热心帮助别人、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D.《大道之行也》阐明了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表达了作者对这个理想社会的向往。作业默写课文整理笔记后会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