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新区七年级语文教学案皇帝的新装主备人:张云燕单位:姚桥中学审核人:韦黎梅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童话的文学常识,理解文章蕴含的思想内容。2、理解童话中夸张和想像的作用,提高阅读浅析童话的能力。3、从语言、心理描写中感知人物形象。教学重点:1.从语言、心理描写中感知人物形象2.增补课文情节,进行想象思维训练。教学难点:对童话主旨和借助夸张、想象反映生活的写法的理解。教学课时数:3课时第1课时课时要求:1、识记字词,了解作者,作品的情况2、理解写作思路,并能用连贯的语句复述故事情节。3、分角色朗读,揣摩人物心理,提高语言感受力。教学过程一、用讲童话故事的方法导入同学们,诗意的童话故事装点着我们幸福的童年记忆,像《海的女儿》《丑小鸭》《拇指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等,哪位同学能流畅生动地讲出一个自己最喜欢的童话给大家听呢?(待1~2名同学讲完后)优美的故事总是令人醉心的。今天,我们一起倾听十九世纪丹麦童话大师安徒生给我们讲《皇帝的新装》二、作者介绍安徒生,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其代表作品有:《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海的女儿》等。三、童话的有关常识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它往往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它又往往采用拟人的手法来写。四、检查预习情况1、读一读,写一写下列词语炫耀(xuàn)称职(chèn)滑稽(jī)赏赐(cì)爵(jué)士御聘(pìn)骇人听闻(hài)随声附和(hè)勋(xūn)章2、释义滑稽:(言语、动作)引人发笑。文中是荒唐的意思。809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随声附和:别人说什么,自己跟着说什么。形容没有主见。称职: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都能胜任所担任的职务。称,适合、相当。精致:精巧细致。呈报:报告(上级)。五、整体感知,理清情节脉络1、边看课文边听录音,注意课文中的新字、词,并思考:课文以什么为线索?(新装)2、梳理情节脉络:爱新装——做新装——看新装——穿新装——揭新装1镇江新区七年级语文教学案六、看插图,复述故事情节1、同桌互说(要求:围绕整理出来的故事脉络来说)2、请同学复述(要求:尽量使用自己的语言)3、师生评价七、分角色朗读课文1、先用铅笔勾勒出人物的语言(分小组进行)2、分角色朗读朗读要求:(1)使用普通话,语言流畅(2)尽量模仿人物的语气、语调皇帝:语调傲慢,神情自负骗子:油腔滑调,阿谀奉承大臣:老于世故,语调迟缓,故做镇定孩子:天真,高声的喊出来(3)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3、师生评价八、情景表演九、小结第2课时课时要求:1、进一步感知课文的情节2、从人物的心理、神态、语言等方面感知人物形象3、了解文章的主旨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二、自学研读“穿新装”、“做新装”1、皇帝爱新装从哪些方面表现出来?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从治装费用:不惜倾其所有从心思兴趣:最爱炫耀新衣服。从换衣次数:每一天每一点钟目的:写皇帝爱穿着的癖好,突出他的昏庸无能、荒唐可笑、也写出皇帝上当受骗的缘由。2、骗子引诱皇帝上钩的话是哪句?这种布不仅色彩和图案都分外的美观,而且缝出来的衣服还有一种奇怪的特性: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3、学生质疑,相互讨论三、引导学生阅读“看新装”1、文章是怎样描写老大臣、官员、皇帝去看新装时的样子的,是通过哪几方面进行描写的?(心理、神态、语言)这样写的好处?(表里不一、虚伪与后面小孩的天真无邪形成鲜明对比)2、为什么官员们要抢着介绍新装?四、合作探究“穿新装”“揭新装”1、这一部分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试以“骗子”和“皇帝”为例。语言和动作描写1镇江新区七年级语文教学案2、一个小孩最后说道:“皇帝什么衣服也没穿呀!”这表现了小孩怎样的性格特点?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表现孩子天真无邪,无私无畏,敢说真话。用意是告诫人们应该保持天真纯洁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3、后来,从小孩子到老百姓都说了真话了,为什么皇帝和他的内臣们仍然装模作样把戏演下去?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仍然装模作样把戏演下去”是他们前面所表现的虚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