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利略,伟大的意大利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科学革命的先驱。1564年2月15日,伽利略诞生于意大利北部城市比萨。兴趣多,音乐天赋高在父母的疼爱和呵护下,伽利略一天天长大了,虽然才4岁,可他却常常像个小大人似的,缠着妈妈问这问那,对所有的东西都感兴趣。在小伽利略眼里,爸爸是最了不起的人。常常在傍晚时分,全家人围坐在客厅里,听爸爸演奏小提琴。随着音乐的节拍,小伽利略总是不由自主地晃动着脑袋,两只眼睛一眨不眨的,无限崇拜地盯着父亲。“爸爸,我想学小提琴。”终于有一天,伽利略忍不住央求父亲。“学小提琴?伽利略,那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呀!”父亲想,小伽利略一定是心血来潮。“爸爸,我不怕。”小伽利略坚定地回答,“我养的那只小白猫,学爬树的时候,不也摔了好多次跤吗?我知道,要想学会干一件事,就要付出努力才行。”文森西奥惊奇地看了一眼儿子,一个4岁的小孩子,居然从猫学爬树这样的小事中,体会到学习必须要付出艰辛的努力这样的道理,可真是不简单呀。“嗯,那你保证到时候不哭鼻子?”文森西奥故意让自己的语气听起来更轻松些。“我保证,爸爸。”伽利略挺了挺单薄的小胸脯,毫不犹豫地大声说。可是,懂得道理是一回事,真正实践起来又是另一回事。学琴没几天,伽利略稚嫩的手指就被琴弦磨出了血泡。妈妈发现了,心疼极了,劝他说:“伽利略,算了吧。你还这么小,哪能吃得了这样的苦呢?”伽利略没说话,甚至连头都没抬一下,一遍又一遍地拉着爸爸留给他的练习曲目。他倔强地想:我一定要像爸爸拉得一样好听,让爸爸妈妈看看,我是说到做到的。很快,伽利略的音乐天赋显露出来了。他对音乐的悟性之高,令文森西奥也不得不佩服。没多久,他已经能够像父亲一样,演奏许多复杂的乐章,而且丝毫不比父亲逊色。连傍晚时分全家人的聚会,也常常是父子二人轮流演奏了。开始对数学有感觉,父亲耐心引导学会了拉小提琴,伽利略并不满足。他又发现了新的兴趣目标——数学。这事还要从他5岁时说起。伽利略5岁时,文森西奥因为生意上的事要到佛罗伦萨,顺便带他去参观了那儿的一些博物馆。结果,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大师的绘画、雕塑作品,强烈地震撼了伽利略幼小的心灵。回到比萨后,他开始学习绘画。为了让伽利略更好地掌握基本的绘画技法,文森西奥找来许多几何图形的物体。没想到伽利略不仅绘画技艺突飞猛进,对这些几何图形的迷恋也是日甚一日。他问文森西奥:“爸爸,这些几何图形到底有什么用呢?”“为什么这样问呢,伽利略?”文森西奥一时弄不清伽利略又在想什么。“爸爸,我觉得挺奇怪的。画画的时候,我发现好多东西,比如房子、马车、书桌……什么的,好像都与几何图形有关。”“有关?怎么有关?”“嗯,就是说,它们都是各种几何图形组成的。可似乎没这么简单。只是我想来想去也想不明白,除了这个,它们还能有什么复杂的关系呢?”文森西奥看着紧皱双眉的伽利略,内心十分欣慰。儿子比一般的孩子更加善于观察,善于思考,而且对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将来一定会有出息的。“伽利略,你的问题我无法回答。”想了想,文森西奥问道,“不过,你愿意学习数学吗?也许你学了数学,就能明白你说的这种复杂关系了。而且,你还会发现许多更有意思、更有用的东西。”“真的?”伽利略乐得蹦了起来,高声叫道,“我愿意,当然,我愿意!”打那以后,文森西奥正式开始教伽利略学习数学,这本来也是文森西奥的特长。虽然在一般人看来,数学本身是枯燥无味的,可伽利略的兴趣却明显高涨。他常常为了寻求一道数学题的解法而绞尽脑汁,废寝忘食。他似乎随时都在思考,随时都准备思考,逐渐养成了习惯,而这种习惯,无疑对他以后的科学研究工作大有裨益。爱问为什么,爱思考和动手转眼间,伽利略7岁了。在音乐、绘画、数学方面,他都已经小有造诣。他做任何事情,都不只是简单地模仿,而总是问个“为什么”,常常能够举一反三。这时候,伽利略已经有了两个妹妹。作为家里的长子,他必须替母亲分担照顾妹妹们的责任,这使得他常常很烦恼,因为妹妹们总是缠着他,照顾她们要花去他相当多的精力,以至于没有时间来思考他想思考的问题。一次全家去看木偶戏,给了他很大的启发。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