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课题如何-----------------------课题结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存在着十分突出的问题:老师讲,学生听。满堂灌。老师把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强加给学生,学生丧失自己的认知。成了没有思想,没有主见,一言一行缺乏自我认知。这样的课堂教学违背了学生----发展的规律,造成学生一味依赖教师的传授和灌输,成为知识的“贮存器”,丧失了个性的健康发展。新的课改理念迫切需要我们的教师观和课堂教学观的变革。于是我们申报了《“----》课题,为的是把教学研究落到实处,真正达到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最终目的,并使之深入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构建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及其相对应的教学方式,培养创新型人才,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使教师从教书匠向科研型的教师转变。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尊重学生人格,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已被广大教师和学生所接受,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为新的课程改革奠定了实践基础。二.课题研究的对象和步骤(一)研究对象:所有六年级学生作为研究的对象。(二)研究步骤:我们把课题实验分成四个阶段:a)准备阶段:(2006年4月——2006年6月)(1)理论学习。由组长和课题负责人一起带领全体课题组成员学习与本课题相关的教育理论,并有选择地组织老师外出学习培训等,以夯实参与研究的教师的理论素养。(2)收集有关信息,并进行分析、归类、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从而更好地确定研究主题,使研究方向更加明确。b)立题阶段(2006年7月)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对课题进行设计,确定以培养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能力,形成积极向上的个性品质,提高老师指导学生开展个性化阅读的能力为目标。c)实施阶段(2006年8月——2008年8月)对课题工作进行细化,责任到人,运用各种研究方法深入教学过程进行研究,做好实践的总结,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及时撰写成果报告和研究心得等。d)总结阶段(2008年9月-2008年12月)各成员完善终期总结,上好汇报课,整理研究资料,进行成果鉴定,准备进一步推广优秀经验。(三)研究过程与方法:(1)研究方法:调查法,主要调查学生对自主合作这种学习模式的认同度。案例研究法,就是了解学生通过此种方法课堂上学习了多少知识。经验总结法,就是把好的方面推广到全体学生中。(2)研究过程:围绕制定好的计划和方案我们课题组展开了扎实的研究工作。首先是立足于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与效率的提高。我们规定课题组每学期初根据课题研究内容和教师的实际情况的需要,制作研究活动计划,课题组每双周进行一次集体研讨交流活动,并深入课堂互听互评。课堂教学实行课前集体备课,教师试讲,集体评课反思总结,再上课再反思,形成较为完善的教案。其次是面对课内指导方式的改变和探索,我们积极组织学生针对具体文本提出问题,使学生提问题不止脱离文本。提一些发散思维的问题,学生针对问题自主学习寻找答案,如有困难可合作讨论,老师在做相应的引导。老师与学生形成教育合力,激发自主合作学习兴趣,摒除满堂灌模式,优化课堂教学氛围,推动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的提高。四课题研究的成效近一年来,在局校领导关怀下,在全体课题组成员的努力下,顺利进行了课题研究的各项活动。我们对课题的研究不敢谈取得怎样成绩,但我们的课堂教学至少有了改进,符合课改理念,这与我们研究的宗旨和出发点是一样的。现总结如下:(一)认识成果:A明确了“个性化”学习的基本内涵1、自主性个性化学习的第一个特征是自主性。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并不是要教师放弃对于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权。教师的作用不是去代替学生分析课文,而是让学生自主学习文本,对不理解内容自己设置一些问题,通过合作讨论探究,及时对文本内容加深理解,必要时老师进行点拨,重点是让学生自己阅读文本,自己提问题,使自主合作学习成为个人化的行为。2、创造性自主合作学习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由于读者个人的经历不同,在阅读活动中对于文本的理解也不相同。对于语文教学而言,教师应该放手,让每个学生自己有一点想象和创造的空间。对于学习中遇到的一些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