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实验课题让春天之花盛开——分享快乐,一同成长马家中心小学雷超婷开学初曾在任教班级作过调查,班中真正对语文感兴趣的同学不到30%。原因各种各样,有的认为语文课索然无味,有的认为阅读题难于解答,有的认为写作困难重重,有的认为语文成绩难以提高没有成就感。不可否认,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许多新知识不断引进学校教育,学科数随之增加,用于语文教学的时间相应减少。汉语本身构造复杂,数量繁多,汉语学习需要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收效缓慢。而现行急功近利的考试制度和社会风尚无疑对母语学习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人们对母语学习的重视程度降低。而兴趣无疑是最好的老师,正所谓“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在这样的现状下,努力发掘语文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兴趣就极为重要。了解了学生的心理,我从以下几方面改进教学,不断探求最适合我的学生的教学方法。一、动手操作调动课堂气氛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儿童多动手操作会促进智力的发展。从脑的结构看,人的大脑皮层的各种感觉和运动部位中,管手的部位所占面积很大,所以手的运动能使大脑的很大区域得到训练。动手操作的过程,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参与,手脑结合。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动作,动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发展的起点,激发了学生对操作活动的兴趣。动手操作建立学生的表象思维,是学生的直观学习,把书本内容生动化,让语文学习更加形象,课堂学习气氛不再是讲和听的形式。比如,学生在课外进行剪报活动,把用到的知识、语句剪下来,增加了记忆,将学习变成了一种布满情趣的活动课。二、精心设置快乐。音乐,能使人快乐,舞蹈能使人快乐,美术也能使人快乐,更不用说肢体参加的各种各样的体育与实践活动。这些活动快乐的源泉来自美感、兴趣、变化、自然等等,那么,我们的语文学习同样在这样的环境进行,为什么就不能快乐呢?语文拓展从某种意义来说就是将语文的音乐,语文的美术之美,形象的展示出来为学生开辟学习语文的新天地,寻找学习语文的快乐,因此语文学习是能够快乐的,关键是看如何设置。《春天的手》一课中,我和学生一起舞蹈《春天在哪里》,所有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此刻,春天也来到了我们身边。当然要做到让学生快乐,语文教师的个人素质和修养非常重要,教师的语言幽默风趣、能说会道,妙语连姝,出口成章,懂得说话的艺术,使语文课堂变成一个磁场,深深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如《春》的导语:“一提到春,我们就会想到新的生命,无穷的力量,内心洋溢的喜悦,焕发萌动的,蓬勃生机的老人、小孩、男人、女人们都出来了;有的散步、放风筝、耕种、插秧……好一派春天的新气象……”学生听到这,怎能不心潮澎湃,激情飞扬。喜欢玩,喜欢热闹、追求新鲜好奇是现代学生的共性。要让课堂教学的形式灵活多样,就要不断出新招。新课程倡导体验、倡导实践,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游艺活动中体验语文学习的乐趣。游艺活动当然很多,如游戏、各种竞赛、表演等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游戏可以组织接力游戏、开火车游戏、找朋友游戏、猜词游戏等;表演可以组织小品、课本剧等;竞赛可以组织成语接龙、猜谜、写对联、背诗词等。教师可以根据不同课型精心安排一些活动。这些活动中,特别是表演,它把抽象的难理解的词语用语言、动作、神态等形式来描述,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时的再现式体验和创造性发挥,深入体会文中的人物思想、情感,加深学生对字词和课文内容等的理解。这样学生在学习中无疑就避免那种枯燥之嫌,切实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三、在互动中感受快乐有兴趣就会产生快乐,有投入就会产生快乐。新课程增加了综合性学习部分,其中安排了学生学习说话、享受说话、提炼说话的过程。在享受说话中,每个学生把自己的品味、推崇、精选出来,“一千人中有一千个哈默雷特”学生定义艺术品的概念也是如此。如同教师是一个工匠,建造了一座宏伟的宫殿,学生尽情摆放自感不错的艺术品,尽管摆放的位置存在着缺陷,但教师需要容纳,缺陷与美的物品通过比较,才能筛选。综合性学习提供了“信息积累”的展示平台,这就无意中完成了学生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