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日本》教学设计一、教学思想本课教学设计主要突出两点:一是对知识由浅入深,逐层递进的探究过程,符合学生思维认知。二是体现出整体构建、分块设计的教学思路,突出了教材中“多火山、地震的岛国”、“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东西方兼容的文化”三者间的内在联系。在教学时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活动方式,引导学生逐步形成学习地理的能力。二、教材内容内容本节课内容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这一节是世界地理中介绍的第一个国家,教材首先通过一些地图、景观图和活动练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学习分国地理的一般方法,如分析一个国家的自然条件要从位置、地形等自然要素入手,可以用比较法(如教材活动日本与英国的地理环境比较)找出特点;也可以用综合法,用若干个主题概括出一个国家的突出特征(如日本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同学们刚学完区域亚洲,因此日本在区域地理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对后面的国家教学,也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内容分析从内容来看,本节由“多火山、地震的岛国”、“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东西方兼容的文化”三个部分组成,这三个标题内容有着内在的联系。日本的岛国国情,促使其走加工贸易型经济的发展道路,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经济的对外开放,必然对其科学、文化、艺术、思想意识等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形成东西方兼容的文化。这些知识的内在联系,成为本节教材内容的主线。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明确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的构成和主要城市的分布2.了解日本的自然环境特征3.掌握地震火山发生的原因和了解防震方面的知识过程与方法目标1.学生通过自制日本轮廓图熟练掌握相关知识2.学生之间相互讨论读图分析、合作探究得出问题结果情感态度价值观1.教给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目标解析1.明确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2.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日本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并能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3.运用图表结合日本国情,初步学会分析日本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工业分布。4.知道日本东西方兼容的文化。四、教学问题诊断分析教学重点1.日本地理位置及多火山地震的岛国。2.日本经济发展的特征,工业分布及其原因。教学难点1.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工业分布及其原因。2.学会学习国家地理的一般方法。根据青少年生理特征而言,七年级的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将适时的运用多媒体,网络辅助教学,一方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增强知识的直观性。本学期学生刚接触区域地图,对区域的海陆位置已经在地图中识别会有一定难度,结合本节课活动设计多,活动拓展性强的特点,我会采用活动探究法,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以及科学探究能力。从而使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另一方面使学生通过活动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五、教学支持条件分析教学资源:资料图片,多媒体课件打破原有教材内容,添加日本气候、河流等介绍,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学习国家地理的一般程序,保证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在教学中强调图表、数据的运用,通过设计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探究思考,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六、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程序教师教的活动学生学的活动教具、学具以及媒体运用教学环节设计意图导入阶段导入1:请同学们谈谈对日本的认识导入2:针对“小日本”的说法。日本人有博大的胸怀。历史上他有三次重要的对外学习时期,“以华为师”,“以洋为师”,“以美为师”,使日本这个东亚小国成为世界强国畅谈自己的认识将“日本”拉至学生的生活。展开阶段复习提问:学习亚洲时我们是按照怎样的方法来学习的?按照地理位置、自然特征(气候、地形)、人文、经济的过程学习亚洲。复习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请同学们利用图7.1和图7.2和地图册P4完成学案。教师巡视。及时发现问题。查阅地图自行完成1、海陆位置2、纬度位置3、领土组成4、国家轮廓海岸线(良港)5、首都名称及位于的平原学案,图7.1,图7.2通过阅读地图,掌握分析自然环境的方法展示学生答案,讲评纠正学案。对学生所学及时反馈播放《樱花》的视频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