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作文教学的实施广州市白云区人和第八小学沈杰辉摘要:作文教学向来是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作文训练要做到事半功倍,首先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多一份心思。例如:教师要在平常的语文教学中抓好语文基础知识的训练;在日常生活中帮助、指导学生增长见闻,丰富知识;克服教师自身对作文教学和学生对作文学习的恐惧心理;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对学生的作文要勤于批改等。关键词:增长见闻克服恐惧培养兴趣勤于批改正文:作文教学向来是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说到它,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感到十分头痛。因为作文训练是一种关于多方面知识的综合训练它涉及的并不仅仅是语文领域中的一两个方面的问题,它是学生识字能力、遣词造句能力、结构篇章能力等语文基础知识能力的结合体。它涉及的也并不仅仅是语文领域的问题,融合了学生的社会见闻、生活常识、历史、地理、音乐、艺术等多方面。这样的情况,便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多一份心思。一、在平常的语文教学中抓好语文基础知识的训练。作文正如见一座房子,识字是它的地基,词、句、段是它的砖和瓦,要不断地添砖加瓦,才得以建成一座房子,抓好字、词、句、段的训练才得以成篇,所以教学中踏踏实实地培养好学生的识字能力、遣词造句能力、篇章结构能力等多种能力十分重要。二、在日常生活中帮助、指导学生增长见闻,丰富知识。一、让学生走进生活。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可见,作文教学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小学生习作也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学生语言表达才会有源头。就要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参与生活,体验生活,产生“不吐不快”的欲望,让写作成为学生的生活需要。如我经常带领学生来到大自然中,指导他们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引导他们将自己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如:观察大自然的树木花草、日出日落、小河田野、蔬菜、瓜果……并尽可能让学生去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让学生习作有话可说,有物可写。我注重还学生一个人际交往、语言、思维的“操练场”,在接触丰富多采的生活中感受生活。在习作前,我采取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搜集所写人物的材料,了解人物的特点。如利用学校周边资源组织调查活动:采访、参观、访问,还利用每周一节的语文活动课,举行《大家都来夸夸他(她)》、《看我露一手》一类主题活动等等。面对生活,每一个学生有着独特认识和感受,有自己获得成功的喜悦,有受到挫折的懊丧,也有被责难、被误解的愤慨和惆怅。我鼓励学生大胆写这些生活,习作中自然充满了生活的气息,表达出孩子率真的灵气。二、让生活走进作文。学生有了生活,并不等于他们在每次作文训练中,都会获取和选择恰切、典型的材料。他们还会感到“没啥写”。其中主要原因是学生缺乏认识生活和语文表达的能力。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写……”。因此,在生活作文教学中,我通过优化教学训练过程,引导学生对所经历的生活深化认识、强化感受。如在写春景的习作前,开展寻找春天的活动,让喜欢画画的学生去写生,喜欢古诗文的学生收集描写春的古诗、名篇,让他们去野外观赏一番明媚的春色,以增加直接感受。接着结合《我走进春天》的语文活动课,让孩子们诵春诗、话春景、品春趣,促进生活体验的内化。最后才进行写作,可谓“水到渠成”。学生的习作充满生活气息,跳动着时代的脉搏,折射出时代的光辉,题材之广,构思之新,表达之巧,真让人有“小荷已露尖尖角”的欣喜。三、提倡生活写真。生活是色彩斑斓的,每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感受又是各不相同的。提倡生活写真,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随时注意生活积累,随时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学生想写啥就写啥,爱写啥就写啥。一方面培养学生养成勤于动笔、乐于表达的好习惯;另一方面,通过生活写真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看法,释放自己真实的情感。培养学生“说真话,表真情”的习惯。如学生有这么一篇《争吵》中的片段:“近来,我天天没有好心情,上课无精打采,回家做作业精力总是集中不起来。我被父母吵架的事烦死了。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