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性分层教学中学生的分层3.3.1学生分层3.3.1.1基础分层学生分层是隐性分层教学的首要分层任务,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基础,之后的所有教学环节都要围绕学生分层展开。因此,必须慎重对待学生的分层。分层过于简单,就无法正确全面的概括学生的特点。单一标准无法判断学生当前的学习水平,与学生的成绩也无法形成直接的因果关系。认知心理学家加德纳所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他认为每个学生都拥有八种主要智能:语言智能、逻辑一数理智能、空间智能、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简单的分层标准会使得教学过程指向过分单一,无法承托促进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教学目的,也无法有效的激发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有可能会半途而废,回到传统的老路。当然,也不能把分层做的太过复杂,以来给教师带来过于繁重的工作量,无法将精力集中在教学本身,二来,如果学生对分层标准无法理解,就无法对自己正确定位,也就无法激发出学习的动力。笔者认为应该从学生的学科成绩、学习兴趣、习惯和学习能力三方面对学生进行初步分层。对于学科成绩,教师应该将班级学生以往成绩进行整理,为了避免学生成绩的波动带来的误差,应选择时间跨度较长的几次成绩进行综合评定;对于学生的兴趣、习惯的判断,除了注重日常观察,还可以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同样的方法也适用于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评定上,此外对于作业、练习和试卷上,对于物理思维能力要求较强,要求学生灵活综合应用物理知识的相关习题的完成情况也可以作为学生学习物理能力的考察依据之一。因此,教师应该注意平日里对学生作业的分析与信息搜集。综合上述三个方面的因素综合评定,笔者针对物理学科教学将学生分为A层、B层和C层。分层的依据如下:A层次学生,具有较为扎实的基础,物理学科的学习能力强,思维敏捷,能够较快的理解物理知识中抽象的概念、思路,并在解题和实验过程中灵活运用。乐于钻研,具有较强的自主探究的能力。这一层次的学生其观察力、注意力和记忆力都比较强。因为在物理学习中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证明了自己,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所以此类学生对物理往往有较为浓厚的兴趣,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学习动机,对于老师布置的作业、思考和预习、复习任务都能按时出色高效的完成。一般来说,他们往往也具有较好的学习习惯和认真的学习态度,成绩也居于班级的前列,属于“学优生”范畴。B层次学生,占班级大多数,属于中间层,他们有一定的学科基础,基本能跟上学科教学的节奏,学习能力中等。对于物理学习中重难点的掌握有一定的困难需要进一步的点拨和思考。抽象思维相对较差,对于综合性较强灵活度较大的问题,处理起来比较困难,但是对于一般题,特别是基础题的处理还不错。因次,此类学生的学科成绩往往处于班级中等水平,表现在平时,他们在课堂上能认真听讲,具有一定的积极性,课后也能较为自觉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只是在遇到自身难以处理的问题时会表现出不高的积极性,缺乏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恒心,成绩起伏较大。总体来说,这些学生按部就班,中规中矩。需要强调的是,在这一层次的学生中,存在一些极具特点的学生,有的物理思维能力很强,思考问题眼光敏锐,但由于其学习习惯或学习态度存在一定的问题,缺乏学习的目的和持之以恒的精神,注意力不能很好的长时间集中,虽然能解决一些较难的题目,但是基础题,普通题完成情况不是很好,导致成绩一般。还有的学生,虽然学习能力一般,但由于具有很强的学习愿望,平日学习非常的刻苦认真,毅力顽强,勤能补拙,也能取得较为不错的成绩。这一类学生,笔者称为“特长生”,总有一项较为突出的特点支撑自己的学习,特点鲜明,缺点也鲜明。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教师需要特别关注,帮助他们取长补短,经过努力他们往往会成为隐性分层教学中快速进步的典型,激发其他同学的学习的动力。C层次学生是综合情况较差的一批学生,在班级中占比不高,确更值得关注是促进全体学生共同进步能否实现的关键。这个层次的学生,物理基础差,物理学科的学习能力,学习习惯一般也较差,上课注意力不能够集中,听课效率不高,学习较为被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