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王冕》教学设计阳泉市平定县第四中学校苏晓琴【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2、学会本课5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理解词语。3、在对语言文字的揣摩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在课堂交流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王冕孝敬母亲和勤奋好学的优秀品质。【教学重难点】体会人物内心,感受王冕孝敬长辈、勤奋好学的优秀品质。【教学准备】:1、布置预习;搜集王冕的生平材料。2、相关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1、读《墨梅》诗。2、介绍王冕。3、入题(师述:他是一位成就很高的诗人,为后世留下了300多首好诗;他更是一位成就很高的画家,尤其以画梅花著称,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那么他的少年时代是怎样度过的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了解去感受王冕少年时期的故事吧!)板书:少年王冕二、检查预习(师:请大家打开课本,课文预习过了吗?读了几遍?)1、检查读词(课件出示)。(师:词语会读了,课文是否会读了呢?课文比较长,就选择你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2、检查读文。(相机纠音、指导、激励、追问)(师:课文讲了王冕少年时期的哪些事呢?)3、生说事。(板书:辍学放牛学画荷花)(师:在这些事中你初步感受到王冕是个怎样的人呢?)4、生说人。(板书:孝敬母亲勤奋好学)三、品读2—4自然段(师:读书关有初步的印象和感受是不够的,必须深入到课文的字里行间,用心去感受这动人的故事!请大家拿起笔来,认真默读课文2—4自然段,边读边想,哪些语句能体现出王冕对母亲的孝顺和勤奋好学呢?把它画下来,并简单地写写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一)、生读、思、画、写,师巡视个别辅导,了解学习情况。(二)、全班交流。1、语段一:(王冕说:“娘……闷得慌……带几本书去读?”)〔1〕、生读句,说理解,再读句,评价后再指名读句。〔2〕、“闷得慌”是什么意思?〔3〕、师:王冕是不是不想在学堂读书了呢?指名说。〔4〕、师:王冕为什么要这样说呢?指名说(安慰母亲),指名读,齐读。师过渡:俗话说“言为心声”,嘴里说的,就是心里想的。但是有时候,嘴里说的,并不是心里想的,需要我们仔细分辨。王冕为什么要这样安慰母亲呢?让我们去聆听母亲的一番话吧。2、语段二:(一天,母亲把他叫到面前,说:“孩子呀,……去放牛。”3、〔1〕、出示母亲的话,指名读,评价,再指名读。〔2〕、“耽误”是什么意思?误了什么呢?〔3〕、师过渡:不是母亲要耽误你,那是什么缘由呢?你还从母亲的话中读懂了什么?指名说。(贫寒)(师:你是怎么读懂他们家中贫寒呢?引导学生抓住“这几年年成不好”“只靠”“针线活”“这点钱”进行体会。相机设问:什么是”年成不好”?“年成不好”意味着什么?“这几年年成不好”又意味着什么?“这点钱”和“这些钱”有什么区别?引导学生感悟。)请根据你的理解,带着你的感动,读出母亲的艰难吧。评价后再指名读。引读王冕的话。师:小王冕听着母亲的话,感到母亲一天比一天艰难,所以他说。(生齐读王冕的话)〔4〕、师过渡:从母亲的话中你除了读出他们家境贫寒外,还读懂了什么?指名说。(无奈)(师:你是从哪些地方读懂了母亲的无奈?引导学生抓住“实在”“只好”等词语进行感悟。)你就是那个无奈的母亲,你来读读母亲的话,评价后再指名读,齐读。引读王冕的话。师:是啊!小王冕听着母亲的话,想到母亲的无奈,他决心为母亲分忧,所以他说,齐……〔5〕、师过渡:母亲的话让我们读出了王冕家境的贫寒,母亲的无奈,还能读出母亲怎样的心情呢?指名说。(愧疚、难过)(师:你是怎么体会出来的?引导学生抓住“不是我要耽误你”“实在供不起你读书”等体会。)你就带着愧疚、难过的心情读母亲的话吧,评价后再指名读,齐读。引读王冕的话。师:面对母亲的愧疚,为了不让母亲难过,王冕只能露出快活的笑容说,齐……〔6〕、小结读。(师:母亲不是要耽误儿子,她实在是无可奈何;儿子并不是不想上学读书了,而是在安慰着母亲,课文第二自然段为我们展现了这一感人肺腑的场面,让我们再次读一读这对母子的对话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