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2鸟啼•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一叫一回肠一断。•恨别鸟惊心•最好声音最好听,似调歌舌更叮咛•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代表作品•成名作:《儿子与情人》(带有自传性质)•长篇小说《虹》、《查太莱夫人的情人》(每隔一两年就有一部长篇小说问世)•短篇小说集《英国,我的英国》田凫椋鸟老饕潺潺蛰伏骇人残骸攫住跌宕慰藉摇曳窒息蝙蝠荆棘昊天斑鸠读准字音理清思路整体感知理清思路•第一部分(1-4):鸟啼出现了,严冬过去了。•第二部分(5-11):严冬走了,春天来了。热烈赞颂新生命的到来。•第三部分(12-15):赞颂生命的复生,从中揭示“向死而生”的人生哲理。文本研习•分析第一部分思考:1、鸟啼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听到的?一个横陈着鸟尸的严酷的冬天为什么要安排在这样的环境中?作者用了反衬的手法,把微弱的鸟啼放置在一个严酷的冬天是为了证明生的强大。在这里冬天和腐鸟的血衣也不再是物象,包含了作者丰富的情感,它们象征着死亡。作者用死亡来反衬生,就像黑色大幕上的一抹红那样鲜艳夺目。所以鸟啼是作者对顽强生命的礼赞。•2、找出该部分描写鸟啼的词语,比较有什么不同。第一类•缓慢、笨拙、吃力、微弱、隐约、含糊、若断若续第二类•清越、明快严酷的冬天下蕴涵着强大的生机•分析第二部分思考:1、春天到来有什么特征?(摘录原文的四字短语来回答)喷涌而出银光闪烁百花吐艳胜利摇曳不可抑制2、此时的鸟啼有什么变化?清明而生动轻柔而欢快隆隆鼓声新生已经到来•分析第三部分思考:1、作者借鸟啼来表达自己关于生命和死亡的思考,文中具体阐述了作者怎样的观点?生命和死亡全不相容,我们是为着生的,或者是为着死的,非此即彼,在本质上不可兼得;同时,他也肯定了生命的价值,春天必然会来临,谁也无法阻挡生命的冲动,无法阻挡我们对于新生命、新世界的渴望与追求。我们向死而生。2、何为“向死而生”?•“向死而生”是海德格尔提出的一个哲学命题,其内涵是:生因为死的衬托更显珍贵,以死亡为背景的生更见顽强。•“向死而生”是让我们直面死亡顽强地生活。3、回忆已学课文,我们是否已经接触过“向死而生”的观点?•《我与地坛》:“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个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剩下的就是怎样活的问题了。”•《三天光明》:“有时我认为,如果我们象明天就会死去那样去生活,才是最好的规则。这样一种态度可以尖锐地强调生命的价值。”•4生命充满神奇的力量,在你的经历中,有过这样的发现和体会吗?•在石缝中顽强地生长的树,创造生命的奇迹;•动物中的蚂蚁,在火海中惨烈地求生,展示生命的悲壮;•史铁生,在厄运中艰难地奋进,用笔敲开写作的大门。劳伦斯是一位性格十分复杂,内心充满苦闷,对现代工业文明持批判和否定态度,致力于揭示人性中的本能力量,对人性能够得到充分的自由发挥怀着憧憬的作家。他的散文是一个孤独者在他那个喧哗年代和骚动的文化氛围中发出的生的感叹。他曾说过,我的文章是写给50年后的人看的。劳伦斯:1885~1930,英国诗人、小说家、散文家。出生于矿工家庭,当过屠户会计、厂商雇员和小学教师,曾在国内外漂泊十多年,对现实抱批判否定态度。他写过诗,但主要写长篇小说,共有10部,最著名的为《虹》(1915)、《爱恋中的女人》(1921)和《查太莱夫人的情人》(1928)。一百多年后的今天,我们重读大师的作品,重新感悟作品带给我们的感动:礼赞生命的高贵。生命以力量证明它的高贵,而生命的高度绝不只是因为力量。你觉得还有哪些东西可以使生命高贵?能举出例子吗?丛飞:从看到失学儿童的第一眼到被死神眷顾之前,他把所有的时间都给了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没有丝毫保留,甚至不惜向生命借贷,他曾经用舞台构筑课堂,用歌声点亮希望。魏青钢:为了一个陌生人,他在滔天巨浪中三进三出,危险面前,他根本不需要选择,因为这瞬间动作源自内心品质。从人群中一跃而出,又悄然回到人群中去,他,是侠之大者。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