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时间》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认识时间》,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课后反思这四个方面谈谈我对这一节课的的认识。一、说教材1、教材内容认识时间是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的内容。是在学过整时、半时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时间,同时为三年级学习秒的认识及相关计算打下基础。与一年级上下册的内容联系起来看,教材对时间的认识是按照从特殊到一般、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编排的,这样的编排非常的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也符合平时人们看表读时间的经验与习惯。2、学情分析“时间”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学生已经学习了关于时间的一些知识(整时,半时),每个家庭中一般也都有挂钟或钟表,何况二年级的学生天天要按时起床、吃饭、上学、放学、看动画片、睡觉,这样就使学生已经感知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但是不同的学生对认识时间的情况也是各不一样的,因此我精心设计这一数学课堂,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好地掌握新知。3、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在观察钟面的过程中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能力目标:学生能说出钟面上指示的时刻,并会读、写几时几分。情感目标:培养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4、教学重、难点的确定重点:能正确认读钟面上的时间(几时几分)难点:理解1时=60分的含义。5、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钟表学具。二、说教法学法1、说教法及选择依据。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体验、探索,让数学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体验成为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之一所以在教学中,我安排学生在观察、议一议、动手拨一拨的活动中来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我综合运用了讲授法、情境教学法、活动教学法等,来促进学生对新知的构建。2、说学法。在合理选择教法的同时,我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使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小组合作:本课中,让学生在小组内说自己的想法,讨论看时间的方法,拨钟练习,相互纠错。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不仅得到知识,还有智慧的交流、情感的交融。动手操作:本课可让学生在小组内拨钟表练习,相互纠错。学生在动手中,进一步理解了时和分的关系,理解了认读方法。三、说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老师早晨6点钟起床,你能说说6时在钟面上是什么样子的吗?(老师拿出道具,让学生上台动手,加深学生对整时的认识。)2、组织活动,探索新知;3、动手实践,巩固新知;4、总结反思,深化认识;活动五:学会认、写钟面时间是本节课的重点,出示钟面(1时15分)(课件9时55分)请学生试着认识钟面上的这2个时间,和同桌互相说说各自的方法学生们学到新知后渴望实践,出示这2个时间,形成新的认知冲突,而这些新问题正是学生利用刚刚学到的知识可以解决的,例如:时针是指过9,是9时多分针是指向11,是55分,和起来就是9是55分。通过再次的小组合作交流,去发现、经历和体会认读几时几分的方法,体验成功的乐趣。即提高了学生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接下来是在黑板上出示了这2个时间,让学生认读,指导2种书写方法让学生进一步体验从认识时间到会读时间,再到会记录时间,全面而又系统的把认识几时几分这一知识重难点突破了。3、动手实践,巩固新知动手实践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我设计了以下练习。让学生拨出第一节课下课的时间10时40分。两个同学为一小组,一个同学拨钟,另一个同学说时间。拨出自己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的时刻,让小伙伴猜一猜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是新课程标准精神的体现。注意根据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一些基本的练习,既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好习惯又有利于培养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建立了时间观念。四、课后反思让学生自己总结,不但使学生学会了认识时间,而且懂得了操作实践,合作交流,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同时渗透珍惜时间的思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