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旷课对策10岁的小山读小学四年级,他本是全家的骄傲:听话、成绩好。前不久,老师收到他托同学捎来的假条说妈妈病了,需要陪妈妈。老师为此晚上特意打电话慰问小山。第二天,老师不放心,直接和小山妈妈联系说注意别耽误孩子的功课,小山妈妈说她没有生病,小山天天都背着书包出门去上学。老师和家长这才发现,小山逃学了!逃学是指学生没有任何正当理由就不去上学,这与学校恐惧症不同,前者是意愿的问题,后者是病态的行为症状,一般需要借助心理医生的辅导来治疗。逃学的实质是孩子发泄情绪、逃避现实的表现,是他们与社会沟通的一种独特方式。与逃学相似的另一类行为问题是——离家出走。此类问题给教师和家长的教育带来了很大困扰。学校或家庭环境无法满足孩子的期望。如:教师的教学枯燥无味,学生受到同伴排斥;家庭不和睦,父母管教过严或过于放纵,缺乏家庭温暖等。学习上压力太大,以逃学的方式来回避压力。如:有的孩子成绩不好,家长只是用不断地施压以及奖惩制度来要求、约束孩子,这就使孩子对学习失去信心,从而逃学。学校生活使孩子感到恐惧。如:孩子与老师关系不协调,老师用罚站、严厉批评等方式教育孩子。害怕校园暴力。有的孩子在学校经常受高年级同学的欺负、打骂,只好用逃学来逃避某些同学的攻击。社会上一些不良分子的勾引和教唆。刚上小学的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很差,缺乏自制力的孩子很容易受到诱惑而迷失方向。孩子的个人因素。有的孩子性格内向,一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就会选择逃学或离家出走的极端方式来发泄心头的不满。要解决这个问题,家长和教师必须想办法让孩子能与更多心理健康的儿童交上朋友,多参与一些有益的集体活动,这样他们就会经常感到新鲜和快乐,真正感受到童年生活的无穷乐趣。与此同时,教师和家长应经常保持联系,随时留意孩子的心理动态,加强风险防范意识的教育,杜绝外部世界的引诱,教育他们安心学习,积极投入到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