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总论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连续、系统的反映和监督,借以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它既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经济管理的重要工具。1、会计的基本职能:①会计核算特点:从价值量上反映各单位的经济活动状况;具有完整性、连续性(记录无中断)和系统性(转换无中断);反映全过程,预测未来经济活动。②会计监督:特点:价值指标进行;事前、事后、事中监督全过程监督;依据有合法性和合理性。2、各会计要素的含义与特征将会计对象分为六类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1)资产: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特征:资产能够直接或间接地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资产是为企业所拥有的或控制的。资产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而不能是预期的资产)资产必须能以货币进行计量(2)负债: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负债的本质特征:一是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二是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3)所有者权益又称净资产,是指企业所有者享有的企业总资产减去总负债后的剩余权益。特征:一是指企业所有者对企业的净资产享有的所有者权利;二是具有非独立性,即其确定需要依赖于资产和负债(4)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特点:①收入是从企业的日常活动中产生的(不包括偶发事件产生的利得——营业外收入、补贴收入)。②收入要能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③收入将引起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④收入只包括本企业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收益,而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5)费用:是指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于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润的流出。费用的3个特征A.日常活动中产生(不包括偶发事件产生的损失——营业外支出)B.表现为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C.将引起所有者权益的减少(6)利润:是指企业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全部收入与全部费用相比较的结果。特征:①一定期间经营成果。②会导致企业净利润的增加3、会计恒等式会计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三个等式来表示,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会计恒等式)(1)收入—费用=利润(2)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3)第(1)个等式可以称之为静态等式,反映企业特定时点的财务状况;第(2)个等式可以称之为动态等式,反映企业一定时期的获利能力;第(3)个等式反映了在企业期末结帐之前,第(1)个等式和第(2)等式之间的辨证关系。3、经济业务按对会计平衡公式的影响划分成的四种类型答:1、经济业务发生引起会计等式的左右两方等额增加,即资产增加,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也增加,会计等式保持平衡。2、经济业务发生引起会计等式的左右两方等额减少,即资产减少,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也同时等额减少,会计等式保持平衡。3、经济业务发生引起会计等式的左方内各项目之间发生增减变化,增减额相等,即资产类项目一个增加,一个减少,会计等式也会保持平衡。4、经济业务发生引起会计等式的右方内各项目之间发生增减变化,增减额相等,即负债类内部项目之间、权益类内部项目之间或者负债类项目与权益类项目之间此增彼减,会计等式也会保持平衡。4、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答: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核算服务的对象或者说是会计人员进行核算(确认、计量、记录、报告)采取的立场及空间活动范围界定。会计主体包括两个内容:一是空间活动范围界定。二是明确会计人员采取的立场。持续经营是指企业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不会面临破产和清算,而是持续不断地经营下去。会计分期是指将持续不断的经营过程划分成若干期间。货币计量是指以货币对经济活动进行估价,而货币估价的习惯做法是以历史成本计价。6、会计记账基础—权责发生制原则答:在会计核算时,对于会计主体在一定期间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凡是符合收入或费用确定标准的本期收入或费用,无论其是否收到或支出,均做本期收入或费用处理的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