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4宋元时期1.(2012·四川文综·T14)王安石在《河北民》诗中写道,边境百姓“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感慨他们生不逢时,“汝生不及贞观中,斗粟数钱无兵戎”。这些诗句表现了作者()①对冗兵冗官的不满②对田园生活的赞美③对唐代治世的向往④对北宋孱弱的无奈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题指南】解答本题,一要注意《河北民》诗句的对比,北宋“输与官家事夷狄”,唐代“斗粟数钱无兵戎”;二要紧密联系唐朝贞观年间和宋朝的时代特点。【解析】选D。“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的意思是黄河以北的人民家家养儿育女,让他们男耕女织,劳动成果全都上缴朝廷供奉辽和西夏的贵族,讥讽了北宋王朝靠搜刮民脂民膏供奉辽和西夏来求苟安的屈辱行为。“汝生不及贞观中,斗粟数钱无兵戎”是“卒章显其志”。“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贞观之治为唐代的兴盛时期。诗人将国富兵强的贞观之治与北宋王朝“守内虚外”政策所造成的积弱积贫、边患严重的社会现实相对照,表现了诗人对北宋王朝的不满和对理想世界的向往,故③④正确。冗兵冗官虽是北宋严重的社会问题,但诗歌不是针对这一问题,故①错误,②明显是对材料的错误解读。2.(2012·全国卷文综·T14)王国维《宋元戏曲考》称:“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这反映了()A.元代文学不为后世所重视B.厚古薄今的观念影响深刻C.士大夫对市民文化的排斥D.八股取士抑制新文学形式【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应明确两点:(1)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元人之曲”“托体稍卑,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2)元曲是伴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扩大兴起的一种通俗文学,是一种市民文化,主要流行于处于社会下层的文人阶层。【解析】选C。由材料可知元曲由于体裁随意,官方正史不予记载,遭儒家士大夫鄙视,体现了官僚士大夫对市民文化的排斥,由此判断C正确。A项说法太绝对,元曲只是不为上层士大夫所重视。B项厚古薄今的说法与题干矛盾。D项中的八股取士材料中没有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