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及铝合金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金属铝及其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铝在常温下不能与氧气反应B.铝不能与氯气反应C.铝既能溶于酸,又能溶于碱D.氧化铝只能与酸反应,不能与碱反应解析:A项反应生成氧化物Al2O3;B项反应生成AlCl3;D项Al2O3能与碱反应。答案:C2.下列有关厨房铝制品的使用中,你认为合理的是()A.盛放食醋B.烧开水C.用金属丝擦洗表面的污垢D.用碱水洗涤解析:食醋中含有的醋酸呈酸性,能与铝及其氧化物发生反应;用金属丝擦洗时会破坏铝表面的氧化膜,使铝裸露在外被腐蚀;碱水呈碱性,能与铝及其氧化物发生反应。答案:B3.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铝粉在氧气中燃烧生成Al2O3,故钠在氧气中燃烧生成Na2OB.铁能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铜,故钠也能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铜C.活泼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故活泼金属铝也保存在煤油中D.钠与氧气、水等反应时钠均作还原剂,故金属单质参与反应时金属单质均作还原剂解析:钠燃烧生成Na2O2,A项错误;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先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氢气,NaOH和CuSO4反应生成Cu(OH)2,B项错误;铝密封保存就可以,C项错误;金属元素参与反应表现正价,还原剂是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D项正确。答案:D4.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的实验现象与下列性质的叙述无关的是()A.铝表面可形成一层氧化物保护膜B.铝的熔点较低C.Al2O3熔点高,酒精灯不能将其熔化D.铝具有两性,能与酸或强碱反应解析: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时的实验现象是铝熔化但不滴落,原因是铝在加热的条件下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熔点较高的Al2O3薄膜,内部低熔点的铝虽熔化但不能滴落。可见该实验的现象与D项叙述无关。答案:D5.铝粉投入某无色澄清溶液中产生H2,则下列离子组合中正确的是()A.H+、Mg2+、Al3+、NOB.Na+、Al3+、Cl-、Ba2+C.OH-、Al3+、Cl-、NOD.OH-、Ba2+、Cl-、NO解析:该溶液中加入铝粉产生H2,说明该溶液可能含有大量的H+或OH-。选项A中由于NO的存在,放出的气体为氮的化合物;选项B中无氢气生成;选项C中OH-和Al3+不可能大量共存,只有选项D符合。答案:D6.将ag钠、铝混合物放入bg水中,反应停止后剩余固体cg,则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为()A.NaOHB.NaAlO2C.NaOH和NaAlO2D.无法确定解析:Na与H2O反应生成NaOH和H2,Al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AlO2和H2,由于反应后还有cgAl剩余,说明生成的NaOH不足以完全溶解Al,故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为NaAlO2。答案:B7.实验证明食品中的铝含量过高是造成老年性痴呆的原因之一。铝在下列应用时对其量应加以控制的是()①制铝合金②制电线③制炊具④明矾净水⑤明矾与小苏打制食品膨松剂⑥用氢氧化铝凝胶制胃舒平药片⑦银色漆颜料⑧易拉罐⑨包装糖果和小食品A.③⑤⑧⑨B.⑥⑧⑨C.③⑤⑨D.③④⑤⑥⑧⑨解析:从题意看,与饮食有关的都应加以控制。答案:D8.用一张已除去表面氧化膜的铝箔紧紧包裹在试管外壁(见图),将试管浸入硝酸汞溶液中,片刻取出,然后置于空气中,不久铝箔表面生出“白毛”,红墨水柱右端上升。根据实验现象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实验中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B.铝是一种较活泼的金属C.铝与氧气反应放出大量的热量D.铝片上生成的“白毛”是氧化铝和氧化汞的混合物解析:红墨水柱右端上升说明反应放热,C正确;铝是一种较活泼的金属,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而变成氧化铝。通常的铝制品之所以能免遭氧化,是由于铝制品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外衣保护着。在铝箔的表面涂上硝酸汞溶液以后,硝酸汞与铝发生置换反应,生成了液态金属——汞。汞能与铝结合成合金,俗称“铝汞齐”,在“铝汞齐”表面的铝没有氧化铝保护膜的保护,很快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变成了白色固体氧化铝。当“铝汞齐”表面的铝因氧化而减少时,铝箔上的铝会不断溶解进入“铝汞齐”,并继续在表面被氧化,生成白色的白毛——氧化铝。故D错误。答案:D9.将3.9g镁铝合金,投入到500mL2mol/L的盐酸中,合金完全溶解,再加入4mol/L的NaOH溶液,若要生成的沉淀最多,加入的这种NaOH溶液的体积是()A.125mLB.200mLC.250mLD.560mL解析:用终态法解,生成的产物为氯化钠和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