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酸的性质一、选择题1.为了除去镀在铁制品表面的铜镀层,可选用的试剂是()A.稀硝酸B.浓硝酸C.浓硫酸D.浓盐酸解析:稀硝酸不仅与铜发生反应,也可以与铁发生反应,因此不能用稀硝酸除去镀在铁制品表面的铜镀层,A项错误;浓硝酸能与铜发生反应,常温下与铁发生钝化反应,故可以除去镀在铁制品表面的铜镀层,B项正确;浓硫酸在常温下与铜不能发生反应,故不可以除去镀在铁制品表面的铜镀层,C项错误;浓盐酸与铜不能发生反应,故不可以除去镀在铁制品表面的铜镀层,D项错误。答案:B2.为验证铜与稀硝酸反应的还原产物是NO而不是NO2。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应先打开活塞,再从U形管右侧加入稀硝酸B.加入的稀硝酸应充满U形管左侧C.关闭活塞后铜丝会全部溶解D.反应停止后打开活塞,气体变成红棕色解析:此做法是为了用稀硝酸排尽装置中的O2,防止NO被氧化,A项正确;加入的稀硝酸应充满U形管左侧,目的是排尽O2,使铜丝与稀硝酸接触反应,生成的NO不与O2接触,B项正确;稀硝酸与Cu反应,生成NO气体,左侧压强增大,Cu与稀硝酸分离,Cu不能完全反应,C项错误;D.打开活塞,有O2与NO反应,生成了红棕色的NO2,气体变成红棕色,D项正确。答案:C3.下列离子在溶液中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是()A.H+、NO、Fe2+、Na+B.Ag+、NO、Cl-、K+C.K+、Ba2+、OH-、SOD.Cu2+、NH、Br-、OH-解析:B组中的Ag+和Cl-;C组中的Ba2+和SO;D组中的Cu2+、NH与OH-都不能共存,但不属氧化还原反应;A组中H+、NO、Fe2+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答案:A4.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离子方程式的是()A.向Fe(NO3)2稀溶液中加入盐酸:3Fe2++4H++NO===3Fe3++NO↑+2H2OB.铜片与浓HNO3:Cu+NO+4H+===Cu2++NO↑+2H2OC.氯化铵浓溶液跟浓NaOH溶液混合后加热:NH+OH-=====NH3·H2OD.碳酸氢铵溶液与足量的NaOH溶液混合后加热:NH+OH-=====NH3↑+H2O解析:B项Cu+4H++2NO===Cu2++2NO2↑+2H2O;C项NH+OH-=====NH3↑+H2O;D项HCO+NH+2OH-=====CO+2H2O+NH3↑。答案:A5.用以下三种途径来制取相同质量的硝酸铜:①铜与浓硝酸反应②铜与稀硝酸反应③铜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氧化铜再与硝酸反应。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三种途径所消耗的铜的物质的量不相等B.三种途径所消耗的硝酸的物质的量相等C.所消耗铜的物质的量是:途径③>途径①>途径②D.所消耗硝酸的物质的量是:途径①>途径②>途径③解析:有关反应为①Cu+4HNO3(浓)===Cu(NO3)2+2NO2↑+2H2O②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③2Cu+O2=====2CuO,CuO+2HNO3===Cu(NO3)2+H2O分析以上三组反应,可以看出:生成相同质量的Cu(NO3)2,则消耗相同质量的铜,但消耗硝酸的质量(或物质的量)不相同,途径①消耗HNO3最多,途径②次之,途径③消耗HNO3最少。通过比较可以得出,要生产Cu(NO3)2,途径③效果最佳,既不造成污染,又能提高HNO3的利用率。答案:D6.在如图所示装置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分液漏斗中加入一定体积浓度为12mol·L-1的HNO3,加热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使其充分反应后,下列微粒在该装置中一定大量存在的是()①NO②Fe3+③H+④NO⑤NO2A.①B.①⑤C.②④⑤D.①②③⑤解析:12mol·L-1的HNO3属于浓硝酸,其与金属铁反应时,首先生成NO2、Fe(NO3)3和H2O,故此①⑤一定存在,由于铁粉的量不确定,其他物质可能存在,也可能不存在。答案:B7.一定量的Cu和1mol·L-1的稀硝酸反应,如果NO的浓度下降0.2mol·L-1,则溶液中c(H+)同时下降(假定反应前后溶液体积不变)()A.0.2mol·L-1B.0.4mol·L-1C.0.6mol·L-1D.0.8mol·L-1解析:由Cu与稀HN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3Cu+8H++2NO===3Cu2++2NO↑+4H2O可知,当NO浓度下降0.2mol·L-1时,c(H+)下降0.8mol·L-1。答案:D8.往浅绿色的Fe(NO3)2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时,溶液的颜色变化应是()A.颜色变浅B.逐渐加深C.没有改变D.变棕黄色解析:Fe(NO3)2溶液中含有Fe2+、NO,加入稀盐酸时,加入了氢离子,提供了酸性环境。氢离子和硝酸根构成了稀硝酸,具有氧化性,把Fe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