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镜成像一、学习目标:1.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并会用平面镜成像特点来解释简单的现象。2.知道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3.知道平面镜的应用。:4.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5.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重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难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虚像)二、课堂学习课前预习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时,主要探究的是像与物的哪两方面内容?2、日常生活照镜子的经验表明,平面镜所成的像在平面镜的________(选填“上方”、“下方”、“前面”或“后面”),你是怎样找到像在平面镜里的具体位置的?(点拨:替代法)3、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你是如何判断出来的?4、说一说生活中的平面镜成像现象。课内探究一、合作探究,展示交流(一)平面镜成像特点探究一:像与物的大小关系1、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时,物体的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有什么关系?当物体离平面镜越来越远(越来越近)时,物体的像的大小是如何变化的?2、大胆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进行实验、收集数据:(1)把白纸平铺在水平桌面上,在白纸的中间画一条直线,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竖立在这条直线上。(2)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固定,并记录下此蜡烛的位置。(3)找到蜡烛的像的具体位置,并记录下蜡烛的像的位置。(4)比较蜡烛与蜡烛的像的大小关系,将其填入位置1的相应表格中。(5)将蜡烛向远离平面镜的方向移动2次(或是靠近平面镜的方向移动2次),然后重复2、3、4步的实验过程,并将其结果填入位置2、3的相应表格中。4、分析与验证:由以上表格所记录的内容,你可以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以致用:一个1.6米高的同学,站在距平面镜2米远的地方,像高。当他向平面镜靠近1米,这位同学的像高________(变小、变大或不变)。位置1位置2位置3像与物的大小关系1探究二:物与像的位置关系1、大胆猜想: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如何?像与物的连线跟平面镜什么关系?2、进行实验、收集数据:(1)把蜡烛熄灭和玻璃板移开,撤出压在下面的白纸。(2)把在纸上记下的每次蜡烛和像的位置连线,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它到玻璃板(平面镜)的距离,再用量角器量一下这条线与平面镜镜面之间的夹角。将其结果记录在如下表格中。实验次数123物到镜面距离/cm,夹角像到镜面距离/cm,夹角3、分析与验证:由以上数据我们知道,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相等”或“不相等”),像和物的连线跟平面镜______(“垂直”或“平行”)。试着做一做!1、小文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3米处,看到了镜中自己的像,她的像到镜子的距离为________米,当她向镜子走近1米时,像到她的距离________米。2、某同学突然以很快的速度向平面镜跑去,他在镜中像的大小及像与人间的距离将()A.像变大,人和像间的距离变大B.像变大,人和像的距离变小C.像大小不变,人和像间的距离不变D.像大小不变,人和像间的距离变小探究三:虚像试着做一做!如何用实验证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思路点拨:与小孔成像作比较,小孔成像的像能够呈现在光屏上,平面镜呢?(二)平面镜成像原理观察右图,完成以下问题:(1)眼睛与_____(S或S’)在一条直线上。(2)根据______________原理,我们感觉好像是_____(S或S’)发出的光射入我们的眼睛,而实际上是(S或S’)发出的光。准确来说,是S发出的光经平面镜以后,射入眼睛的,引起视觉,我们就说_____(S或S’)就是_____(S或S’)在平面镜中的虚像。因此,我们说平面镜的成像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一用!岸边的树木和房屋在水中的像看上去都是倒立的,你能说明其中的道理吗?2三、课堂检测1、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____而形成。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__。若小明同学身高1.5m,他站在大衣柜的穿衣镜前2m处,他在镜中的像高_____m;像与他相距_____m;若他逐渐远离穿衣镜,那么镜中的像大小将_____2、下列现象中,属于平面镜成像的是()A、盛夏树下的光斑B、阳光下地面上有物体的影子C、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