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走进名著之《边城》一曲爱与美的颂歌作品概览1943年完成的《边城》,被誉为现代文学史上最纯净的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牧歌传说中的顶峰之作”。《边城》是沈从文为我们提供的一种理想的“人生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于人性的人生形式”。但是,《边城》给我们的,却不仅仅是“优美”,也有人在命运面前的无助与无奈的忧伤。对生命深刻的悲悯之情,让《边城》获得一种深邃的魅力。作者简介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县人。沈从文是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他14岁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后到山东大学、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沈从文一生创作的结集约有80多部,著有小说《边城》《长河》《阿黑小史》等。内容提要民国初年的湘西,紧靠四川的边境有座小山城,名叫茶峒。在这青山碧水之间,一条渡船,一只黄狗,祖孙二人相依为命。这年,翠翠和爷爷一道进城看赛舟。在赛舟的小伙子中,最出色的数城里船总顺顺的二儿子,名叫傩送,这天偶遇翠翠,两人一见钟情。而傩送和哥哥天保都爱上了翠翠,愿意做老艄公的接班人。兄弟俩没有按照当地的风俗决斗,而以唱山歌的方式让翠翠从中选择,哥哥自知不是弟弟的对手,便自动退出竞赛,驾船去做生意,不想出了事。船总顺顺认为大儿子是因翠翠而死,不愿意这样的姑娘成为二儿子的妻子,傩送也因内疚离家出走。老艄公提亲遭到拒绝,心中闷闷不乐。回家的当天晚上,电闪雷鸣,老人在暴雨中离开了人世。从此,翠翠便撑着老艄公留下的破渡船,引渡来往行人,盼望着心上人从下游归来。艺术特色1、田园牧歌式的“风情美”2、纯净而善良的“人性美”3、哀怨而深远的“意境美”精彩文摘老船夫做事累了睡了,翠翠哭倦了也睡了。翠翠不能忘记祖父所说的事情,梦中灵魂为一种美妙歌声浮起来了,仿佛轻轻的各处飘着,上了白塔,下了菜园,到了船上,又复飞窜过悬崖半腰——去作什么呢?摘虎耳草!白日里拉船时,她仰头望着崖上那些肥大虎耳草已极熟习。崖壁三五丈高,平时攀折不到手,这时节却可以选顶大的叶子作伞。一切皆像是祖父说的故事,翠翠只迷迷胡胡的躺在粗麻布帐子里草荐上,以为这梦做得顶美顶甜。祖父却在床上醒着,张起个耳朵听对溪高崖上的人唱了半夜的歌。他知道那是谁唱的,他知道是河街上天保大老走马路的第一著,因此又忧愁又快乐的听下去。翠翠因为日里哭倦了,睡得正好,他就不去惊动她。第二天天一亮,翠翠同祖父起身了,用溪水洗了脸,把早上说梦的忌讳去掉了,翠翠赶忙同祖父去说昨晚上所梦的事情。“爷爷,你说唱歌,我昨天就在梦里听到一种顶好听的歌声,又软又缠绵,我像跟了这声音各处飞,飞到对溪悬崖半腰,摘了一大把虎耳草,得到了虎耳草,我可不知道把这个东西交给谁去了。我睡得真好,梦的真有趣!”祖父温和悲悯的笑着,并不告给翠翠昨晚上的事实。祖父心里想:“做梦一辈子更好,还有人在梦里做宰相咧。”昨晚上唱歌的,老船夫还以为是天保大老,日来便要翠翠守船,借故到城里去送药,探探情形。在河街见到了大老,就一把拉住那小伙子,很快乐的说:“大老,你这个人,又走车路又走马路,是怎样一个狡猾东西!”但老船夫却作错了一件事情,把昨晚唱歌人“张冠李戴”了。这两兄弟昨晚上同时到碧溪岨去,为了作哥哥的走车路占了先,无论如何也不肯先开腔唱歌,一定得让那弟弟先唱。弟弟一开口,哥哥却因为明知不是敌手,更不能开口了。翠翠同她祖父晚上听到的歌声,便全是那个傩送二老所唱的。大老伴弟弟回家时,就决定了同茶峒地方离开,驾家中那只新油船下驶,好忘却了上面的一切。这时正想下河去看新油船装货。老船夫见他神情冷冷的,不明白他的意思,就用眉眼做了一个可笑的记号,表示他明白大老的冷淡处是装成的,表示他有好消息可以奉告。他拍了大老一下,翘起一个大拇指,轻轻的说:“你唱得很好,别人在梦里听着你那个歌,为那个歌带得很远,走了不少的路!你是第一号,是我们地方唱歌第一号。”大老望着弄渡船的老船夫涎皮的老脸,轻轻的说:“算了吧,你把宝贝孙女儿送给会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