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VIP免费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_第1页
1/12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_第2页
2/12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_第3页
3/12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积累文言词语、名言警句。2、朗读全文,进一步培养文言语感。3、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中心。4、正确理解并认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义并从中得到应有的教育。教学重点:1、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理解文意。2、积累文言词语、名言警句。教学难点:分析结构,把握主旨。教学设想:课前,学生按要求认真预习,把不理解的词句通过查工具书尽快解决,同时,反复朗读,找出认为有用的信息;课中,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多形式的朗读,培养语感,在质疑中积累文言词句,把握文章中心;课后,背诵课文,归纳文言词句。教学方法:朗读——自主学习——讨论——点拨——练习教学过程:一、课前活动: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二、导入新课:有人认为,人生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人要成就大业,有所作为,就必须经受一番艰苦的磨练;但也有人认为,“顺境也能出人才”,因为环境只是外在因素,内因才能最重要的。那么,怎样才能造就人才?现在,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篇文章。三、朗读训练,培养语感。1.听读课文。要求学生动笔在课本上标出节奏,圈出生字。2、自由朗读课文。3、检查朗读,发现朗读问题。4、示范朗读,明确朗读节奏。四、整体感知课文:1、出示投影,明确学习要求:(1)理解课文字词,把疑难问题记下来。(2)理解课文结构思路和中心。(3)你认同课文的观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2、小组自主学习、讨论:(1)结合工具书和课文注解疏通文意。(2)小组讨论解答疑难问题,组长把不能解决的问题记下来。3、小组提出没有解决的问题,教师鼓励其他小组帮助解决,教师补充。4、引导学生归纳课文重点词语。通假字:曾=增衡=横拂=弼词类活用:苦:使……受苦;劳:使……劳累;饿:使……经受饥饿之苦;动:使……惊动空乏:使……受到贫困之苦;:使……坚韧古今义:发:古义:被任用;今义:送出;举:古义:被举用;今义:举起;征:古义:征验;今义:出征;喻:古义:了解;今义:比喻。虚词:于:①在;②从;③给;④由于5、提问学生口译课文。五、探讨文章的结构和中心:思考下面的问题:1、孟子这篇文章论述了生活中的什么问题?他的观点是什么?2、第一段列举的六个人物有什么共同点?这一段与第二段有什么联系?3、课文是怎样论证中心论点的?4、学习了课文,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发?请谈谈自己的看法。六、朗读、背诵。七、小结:出示投影:议论问题:对待困难、成才、治理国家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列举事例:六个人物道理论证:个人:生于忧患国家:死于安乐八、布置作业。上述六人和与此相似的其他人。(经得起考验的有志人士、有才能、可以担当大任的人)9、由他们经受磨难而成就大事业的例子归纳出“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的结论,增强论证的说服力。10、再读: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等到曾益其所不能。11、这一大句阐述的道理是什么?成就大业,必须先经受苦难磨练。其中阐述在思想上磨练的句子是:苦其心志。在行动上受磨练的句子是: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行为。在生活上经受磨练的句子: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其结果才能动心忍性,(受磨练的益处)增益其所不能。12、最后一段讲人的主观因素对成才的作用即:困境能激发人的斗志写人心理状态的变化,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写人面部表情的变化。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13、最后一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述经受磨练的好处,从正面讲磨练激发人斗志(个人)。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从反面提示国家灭亡的原因(国家)。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214、孟子对治理国家提出的论断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认为国家要长盛不衰,就需要有法家拂士和敌国外患。1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6、成语"居安思危"和《〈孟子〉二章》中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都告诫人们要有忧患意识。17、文章的论据思路是怎样的?(从个人到国家、从小到大、从点到面)18、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说明了什么道理...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