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维句容市第三中学孙建中摘要:启发式是现代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总特征。启发式教学是教师在教学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思维的教学方式,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融会贯通得掌握知识,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关键词:启发式培养能力作者简介:孙建中(1976-),男,中教一级,主要从事中学物理教学和中学物理教育教学研究。启发式教学方法,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依据教材的内在联系和学生的认识规律,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表及里,由易到难的逐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自觉的掌握知识的教学方法。对启发式教学的研究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中学物理教师应该具备的一项教学基本功。一、什么是启发式教学什么是启发式教学?有人认为启发就要有师生的共同活动,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就是回答教师的问题。这样一来启发式就变为问答式了,似乎有问答就是启发,没有问答就没有启发。在一些评议课上,常有人以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的人数和次数的多少来判断启发的好坏,这就很容易使启发式教学流于形式。启发式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要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不仅要他们“在思维”,还要他们“会思维”。学生回答问题,有时是积极思维的表现,有时也不一定是积极思维的表现,因此启发式教学并不是一种教学形式而是一种教学原则和教学思想。凡是能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来完成认识上两个飞跃的各种教学活动和措施都是启发式教学。它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模式,很多具体做法有待于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去创造和总结。在贯彻启发式教学中,遇到的一个最大障碍是学生“启而不发”。这里面的原因很多,但是直接原因还是教师的要求和讲授的内容脱离了学生的实际。因此搞好启发式教学的关键是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坚持“让学生跳一跳够得到”的原则。学生只有估计自己能够得到时才会努力的去跳,标准太高时他根本不会跳。标准太低当然也不可能使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由此可见,从实际出发进行启发式教学实在太重要了。二、启发什么启发什么?对于中学物理来说,笔者认为要着重在以下几方面启发学生。1.启发学生热爱物理、努力学习物理的积极性这对于初中物理教学尤为重要。比如讲大气压之前就可以给学生做这样一个实验,把一把小学生用的木尺放在桌边并伸出一部分,用重物压住桌上尺子的一端,用力打尺子的另一端,可把尺子打断。如果不用重物而用一张纸压住桌上的尺子,用手反复把它压平,猛力打尺子另一端,仍可把尺子打断。这个结果是学生万万没有想到的,必然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和思考,讲过大气压强,他们会感到豁然开朗。讲完阿基米德定律以后,可以让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在一个不大的湖里。浮着一只载人和石头的船,当把船上的石头全部投入湖底以后,湖中水面的高度会有怎样的变化?不少学生会认为水面将升高。但恰恰相反,结论是水面将降低。这样一些问题就会启发学生去不断的探索物理规律。2.启发学生去发现问题思维的活动是从问题开始的,启发式教学的开始阶段往往是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引起思考,而后应逐步培养、引导学生善于自己向自己提出问题,多问些为什么,这样就有可能从对大自然和社会生活的观察中不断发现问题养成善于思维的好习惯。有了这样的基础,课堂教学中的积极思维活动就很容易调动和组织了。例如可以引导他们想:“呵气与吹气都是空气的流动,为什么呵气时感到热而吹气时却感到冷?”“坐在行进的汽车上看,为什么感到近处的电线杆向后跑,而远处的树却向前走呢?”3.启发学生运用物理概念与规律去分析问题发现问题只是引起思考,目的还在于能正确的解决问题,因此还要启发学生学会思考。对于物理问题学生往往只凭生活经验和想当然做出判断,这是很不好的思维习惯。要逐步培养学生从物理概念与规律出发来分析物理现象得出正确结论。如讲过沸腾以后可问学生:一锅烧开的水里,放一杯冷水,不让开水进入,杯也不触及锅底,问经过一段时间的烧煮杯中的水能不能开?不少学生认为是可以烧开的。这种判断没有从沸腾的两个基本条件出发来加以分析,必然发生错误。三、怎样启发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