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爱”在教育行为中流淌案例介绍:一天,我登陆QQ发现我的QQ空间里有位来访者,打开一看,是一个刚毕业的叫王成的学生,他给我留下了这样一封短信:“邵老师:其实我知道你是个很负责的老师,但你知道我的性格,性子上来了,就什么也不想了。希望邵老师能原谅我以前的不对。对了,多希望以后还有你在我身边经常提醒我: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虽然我已经长大了,也明白一些做人的道理,但关键的时候还真希望有邵老师在身边提醒我。这人呀!真不晓得怎么说,拥有的时候不懂得珍惜,只有失去了,才慢慢知道后悔。不管怎么说,邵老师,你是教过我的最好的老师;也是我所遇到对学生充满爱心的好老师。——让你费心的学生王成。”他的信使我久久不能平静,引起了我对往事的回忆:故事发生在上学年九年级的一堂体育课上。不久将要进行体育中考加试了,于是我加大了练习的比重。可在慢跑的时候,有少数同学在远离我的时候不仅讲话,还追逐打闹。我非常生气,严厉地批评了他们。其中王成同学平时上课经常违纪,经过多次说服教育都没见好转。我要求他把家长请到学校来共同教育。当他听说要请家长时,情绪十分激动,当着全班同学脱口骂了一句很难听的脏话。当时同学们都惊呆了,一起望着我,等待着我的反应。此时的我内心不停地做着斗争,想着怎么处理这件事:是反过来痛骂他一顿;还是把他父母叫来一起收拾他;还是……想着自己活这么大都没被人这么“侮辱”过,委屈的泪水忍不住在眼圈里打转。见此情景,王成也吓呆了,一动不动地站在原地。联想到最近班上发生的一些违纪情况,不当的处理方法效果并不好。我突然明白自己该怎么做了,我竭力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缓缓地对同学们说:“我既不准备痛骂他,也不要求家长来责备他;1但他必须要明白他今天犯的错误,明白老师请家长的初衷。今天我原谅他对老师的辱骂,是因为他是学生,我要做的不是如何报复,而是要用自己的行动教会你们,如何去宽容!老师尚且能宽容一个学生的辱骂,那么同学间的一点小摩擦又算得了什么呢?当然,宽容不等于纵容,希望王成同学好自为之!”同学们听完我的话都很惊讶,王成可能也对自己的冲动后悔了,一直呆呆地低着头站着,像个“罪人”似的。这件事过后很久,班上再也没有类似的违纪现象发生……反思:一、学校允许人犯错误。全世界可能没有一个地方,可以像在学校那样允许别人犯错,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尝试错误的过程,改革和创新的终身伴侣就是“犯错”。我们要允许学生犯错,要教会学生在犯错的过程中汲取教训,获得比知识更重要的体验,使学生在犯错的过程中,体验正确。现实教育背景下,王成与其他学生一样,学业负担过重,承受着成人都无法承受的重压,他们太过弱小,他们正在做梦的年龄,可他们却承受着成人无法承受的重压,他们很逆反,他们要表达、要宣泄、要恶作剧、要犯错,这很正常,老师要理解他们的苦衷,用强大的人格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去感召、感染这些学生,用爱去打动这些学生。王成同学,平时表现不好,今天上课,又犯错,还骂老师,如果我当时死缠烂打,紧追不放,定要理论,甚至喊其父母,也一定能“压”住他,让他认错,但他可能“好一时”,不能“好一世”。我想,我当时不采用这种被动、消极的方法,处理这件事,源于平时对学生的爱,源于对学生的“真、善、美”。老师不是神,老师也有痛苦、流泪的时候。王成及同学们,目睹了我的“痛苦、泪水”之后,他们一定会理解老师。这是与他们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痛苦与泪水”;这是爱的“痛苦与泪水”;这是允许他们犯错2的“痛苦与泪水”。今天,王成不是转变了吗!这“痛苦与泪水”值。二、宽容的力量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一句话:“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的,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作为教师,要善待每一位学生,宽容的不竭动力是“爱”。曾有人说教育是叶的事业,教师就是一片片绿叶,那宽容就是这绿叶上晶莹的露珠。有了它,绿叶才会永远鲜亮,我们的教育才会变得温馨!“宽以待人,有容乃大”,中国自古就把宽容视为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