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太清九年制学校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请在答卷纸上作答)A卷(共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18分)一、基础知识(共9分,每小题3分)1、下面语句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A、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qiān)灭及击溃(kuì)一切抵抗之敌,,,。B、他总是把无穷的幽怨和紧迫的告急调理成文绉绉(zhōu)的语句,郑重地装进信封,然后把一颗颗破碎和焦灼(zhuó)的心亲自带向远方。C、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jī),高可二黍(shǔ)许。D、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xī)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piē)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2、下列语句中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是A、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籍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蔌蔌地流下眼泪。B、更会有一些农妇听了死讯一时兴起,咬牙切齿地憎恨城市,憎恨外出,连带也憎恨信客,把他当作了死神冤鬼,大声呵斥,他也只能低媚顺眼,连声诺诺。C、历史,现实,在雨中溶合了——溶成一副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缪的画面。D、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3、下列语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农村里有这么个风俗,大庭广众之下,夫妇俩从不合坐一条板凳。B、从风格上看,李白的诗飘逸豪放,杜甫的诗沉郁顿挫,孰优孰劣,二人是半斤八两,各有千秋。C、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D、老师突然出现在自习课上,让正在偷看小说的李红不禁张皇失措,连手上的书都掉地上了。二、阅读周敦颐的《爱莲说》,完成4-6题。(共9分,每小题3分)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2/7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4.下面句子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可爱者甚蕃.(多)B、濯.清涟而不妖(洗涤)C、亭亭净植.(种植)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亲近而态度不庄重)5.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不.同.的一项A.同予者何.人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孔子云:何.陋之有?可.以调素琴,阅金经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菊之爱,陶后鲜.有闻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芳草鲜.美,落英缤纷6.下面对文章语句分析不准..确.的一项A、“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B、“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比喻君子志洁行廉,芳名远播。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比喻君子不可能点得到大多数人的理解和尊重。D、“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诩。第Ⅱ卷(共82分)三、翻译、默写(共10分)7、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4分)(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分)(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2分)8.用课文原句填空(任选四句填写)(4分)(1)少壮不努力,。(汉乐府《长歌行》)(2)其两膝相比者,。(魏学洢《核舟记》)(3),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4)大道之行也,。(《礼记》)(5),白云千载空悠悠。(崔颢《黄鹤楼》)(6)宜将剩勇追穷寇,。(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3/79、根据下面的提示填空。(选做其中一题)(2分)(1)、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笔力千钧,备受后人赞赏的名句是:,。(2)、《桃花源记》中,描写老人和小孩都幸福地生活的句子是,。四、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0-13题。(12分)梅香(台湾)林清玄①一个有钱的富人,正在自家的花园里赏梅花。②那是冬日寒冷的清晨,艳红的漫画正以最美丽的姿容吐露,富人颇为自己的花园里能开出这样美丽的梅花而感到无比的快慰。③突然,门外传来敲门的声音,富人去开了门,发现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在寒风里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