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例题解析(声学、光学)例1太阳光线与水平面的夹角是30°,若使太阳光能沿水平方向反射出去,应把平面镜放置在与水平方向成多大角度的位置上?精析考查光的反射定律,并且对不同的出射情况应进行全面分析.入射光线与水平面成30°角,而反射光线水平,已知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方向,又知反射角应等于入射角,可以画出法线,而平面镜与法线垂直,就可确定平面镜的位置.第一种情况:如图3—8(a)∠AOB=180°-30°=150°,作∠AOB的平分线,即作法线ON,反射角∠BON=75°,画出平面镜位置ME,∠EON=90°,则平面镜与水平面夹角:∠EOB=90°-75°=15°.答案平面镜与水平面夹角∠BOE=15°.第二种情况:如图3—8(b),∠AOB=30°作平分线ON(法线)反射角∠BON=15°,画出平面镜位置ME.(a)(b)图3—8 ∠MON=90°∴∠MOB=90°-15°=75°答案平面镜与水平面夹角为75°.答案应把平面镜放在与水平成15°或75°角的位置上.例2如图3—9(a),MN为平面镜,A、B是点光源S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的两条光线,用作图法确定像S′及点光源S的位置.(a)(b)图3—9精析根据平面镜成虚像的原理,将A和B反向延长线交于S′,如图3—9(b),S′就是S的像,再根据对称性,求得发光点S的位置.答案见图3—10(b)例3如图3—10所示的“T”形a′、b′、c′是abc经平面镜所成的像,其中正确的是()ABC`D图3—10精析考查对平面镜成像特点的理解.能否根据像与物逐点对称的方法,找出物所成的像.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abc的像a′,b′,c′应逐点与a、b、c对称,且a′a的连线应与镜面垂直,a′到平面镜的距离应等于a到平面镜的距离.根据以上特点,符合要求的是选项C.例4请指出以下三句话中的不当之处:(1)虚像不能呈现在屏上,因此照相机无法拍摄虚像.(2)物体在眼睛的视网膜上所成的像都是正立的.(3)某人站在岸边,用渔叉对准水中的鱼叉去,一定能百发百中.答案(1)虚像可以用照相机拍摄.被平面镜反射的发散光,或被凸透镜折射后的发散光,跟从“虚像处射来”的光是一样的,因而可以拍照,但拍摄时的物距,是照相机镜头到虚像的距离.(2)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物体通过晶状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3)我们知道,通常眼睛看到水中的鱼,实际是鱼的虚像.人对着鱼的虚像叉去,则叉不到鱼.例5将物体放在距凸透镜15cm处时,能在光屏上得到物体清晰放大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5cmB.10cmC.15cmD.20cm精析已知物距和成像的情况,再求出焦距.在光屏上呈放大的像,一定是实像,因为应满足2f>u>f的条件,所以2f>15cm>f.解不等式:2f>15cm>7.5cm又 f<15cm∴焦距应小于15cm,但大于7.5cm.答案B例6图3—11在玻璃和空气的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的情况,可以判定________是界面,________是入射光线,角________是反射角,角________是折射角,界面的________侧是空气.图3—11精析这道题综合了光的反射和折射的知识.解决问题:(1)先找出两个相等的角(如图∠2和∠3),则角的平分线一定是法线(PQ).另一和它垂直的线就是界面(MN).(2)依据反射定律和光的折射规律,反射光线、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那么单独在法线一侧的一定是入射光线(AO),则OB,是反射光线.(3)比较折射角和入射角大小,角小的一侧对应是介质,另一侧是空气.答案MN是界面,AO是入射光线,∠3是反射角,∠6是折射角,右侧是空气.例7插入水中的筷子从水面上斜着看,为什么觉得向上弯折?解答如图3—12所示,可将筷子AB插入水中的B端看成一个发光点,设从B点发出两条光线BC和BC′,到达水面后,光线发生了折射,沿CD和C′D′,方向射出,这网条光线反向延长,会聚于B′点,B′点是B的像,离水面近了,连接OB′,人看到的筷子是AOB′,觉得向上弯折了.这时你若将手伸到水中,去抓B′,则什么都抓不住,因为这只是B点的虚像.夏天游泳时,看到清澈的池水,好像不太深,变浅了,也是上面这个道理.一旦踩到水中去,可能会比你想像的深得多.而在水里游泳时,观察地面上的路灯,则可以仿照上面的分析方法,作出路灯上发出的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