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海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2、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句子的意思,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教学重点:抓住描写老人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蕴含在其中的深厚感情。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出示图片:1、同学们,这只犹如飞翔的海鸥是昆明电视台的台标,昆明电视台把海鸥作为昆明电视台台标,足以看出海鸥在昆明人心目中的位置,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发生在昆明翠湖畔的一个真实的故事。和老师一起来书写课题齐读课题。二、快速读文,理清脉络过渡: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114页,快速读文,思考:1、文章在叙述老人和海鸥的故事当中,哪一个画面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提示:用一句话概括。预设:老人喂海鸥;老人唤海鸥;老人谈海鸥;海鸥送老人师:如果我写一个字在黑板上应该写什么?(板书:喂、唤、谈、送)2、谁能根据老师的板书来概括一下这篇课文分为几个部分?每一部分写了什么?师小结:课文按两部分来写,第一部分写老人喂海鸥、唤海鸥、谈海鸥,第二部分写了海鸥送老人。文章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写的。以后我们在拿到一篇文章的时候,首先要理清这篇文章的写作顺序。三:品读课文,感悟真情过渡:这节课我们重点来学习第一部分,在这一部分中有一句话概括了老人和海鸥的关系。请你找到这句话。【出示语句】朋友告诉我,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师:老人把海鸥当做了亲人,海鸥也把他当做了亲人(板书:亲人)(一)、通过人物外貌体会人鸟情。老人把海鸥当做亲人,在课文中是怎么描写这位老人的呢?【出示外貌语段】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1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1、:透过这一段文字你看到了什么?预设:你看到了“勤俭、朴素”“年事已高”。2、这段文字中那个词打动了你?几次写到褪色。可以看-------(3个褪了色)3、带着你的体会读一读。4、齐读过渡:老师在备课的时候,找到了这样的一份资料(老师缓声读)【出示资料】吴庆恒老人每月的退休工资是308元,但一半以上都用来给海鸥买吃的。他平时几乎舍不得花1分钱坐公交车,无论到哪儿,无论有多远,他都坚持走路;而每次出门,他都背着一个破布包,为的是沿途捡拾干树枝和煤渣拿回家当燃料……但4元5角一斤的饼干,他却毫不吝啬地买给海鸥吃。10多年来,他经常买来鸡蛋为海鸥制作“鸡蛋饼干”,而他自己,唯一的奢侈品是2角钱一包的“金沙江牌”香烟。师:看了这份资料,你有什么想说的?师引读:就是这位老人,不管他富还是贫,可他心底装着只有海鸥,不管在哪里,我们总能认出他——读时光匆匆,岁月如歌,数十年了,可他心中的那份执着永远不变,只见他——读穿着褪色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提一个褪了色的大塑料袋,但是他对海鸥的那份深情是永不腿色的——读过渡:在这段文字中,我们读懂了老人背后的故事,老人对海鸥的爱是一天两天吗?是一年两年吗?而是—【出示资料】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齐读)师:是啊,这是一个为了海鸥,宁愿自己生活俭朴的老人。这部分作者抓住了老人的什么描写?(外貌)(板书:外貌)(二)、通过老人动作体会人鸟情过渡:让我们把目光再次聚焦到哪个普通冬日的午后,同学们,用老师教的方法学习老人喂海鸥的画面。【出示】“人少的地方,是他喂海鸥的领地。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就扫得干干净净。老人把老人顺着栏杆边走便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师:这个画面中哪些词语最能体现出老人对海鸥的关心?预设1:小心地放,这小心翼翼地投放告诉我们——不能浪费一块鸟食,这鸟食是老人节衣2缩食买来的;是老人省下了自己都舍不得吃的鸡蛋精心做成的。充分显示出老人对海鸥的深深的爱心。预设2退开一步——是为了腾出空地让海鸥更好地进食退开的一小步,却是老人爱的一大步啊)。预设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