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测试七年级生物试题第Ⅰ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答案写在答题框)1、用手轻轻触动含羞草的叶,它的叶片会合拢,这说明生物()A.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B.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C.能进行生长和繁殖D.能从外界吸收营养2、下列用调查法完成的是()A.人体外部形态的描写B.植物叶片中细胞的形态C.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身高的生长情况D.青蛙怎样捕食3、森林中的植物进行蒸腾作用,把大量的水分散失到大气中,增加了空气的湿度。这说明()A.生物能对环境产生影响B.生物都能适应环境C.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D.生物和环境相互影响4、苹果适宜种在北方,而不能种在南方.影响其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湿度B.温度C.光照D.土质5、在稻田中,影响其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①阳光②水分③杂草④稻螺⑤土壤⑥空气⑦回鼠⑧煌虫A.③④⑦③B①②⑤⑥.C.①③⑤⑥D.②④⑥③6、下列不属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现象的是()A.裸露的地面比草地内的空气湿度小B.在繁殖季节鲤鱼能产几十万粒卵C.寒冷的冬天,松树依然能郁郁葱葱D.骆驼刺的根是地上部分的许多倍长7、"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所描述的自然现象反映了()A.地域对植物生长的影响B.温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C.光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D.人类对植物生长的影响8、下列不能作为一个生态系统的是()A、一片森林B、一块农田C、一群昆虫D、一个池塘9、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能直接利用光能的是()A.所有生物B.动物C.微生物D.植物10、通常有“绿色水库”之称的生态系统是指()A.农田生态系统B.湿地生态系统C.池塘生态系统D.森林生态系统11、在一个淡水生态系统中,如果水被有毒物质---汞污染,则过一段时间后,该淡水生态系统的下列生物中,体内汞含量最高的是()A、虾B、小鱼C、大鱼D、水草12、下列能正确表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一谚语的食物链是()A.蝉→螳螂→黄雀B.树→蝉→螳螂→黄雀C.阳光→蝉→螳螂→黄雀D.树←蝉←螳螂←黄雀13、如果不将稻田里的杂草除去,将会影响稻田的产量,这是因为杂草和水稻的关系是A.竞争关系B.共生关系C.寄生关系D.合作关系14、在一个由植物→雷鸟→猛禽组成的食物链中,若猛禽消失,雷鸟的数量会A、先上升然后降下来B、迅速上升C、保持相对稳定D、缓慢上升15、在海洋生态系统中,扮演生产者角色的生物绝大多数是()A、微小浮游植物B、大型浮游植物C、大型藻类植物D、海洋中的植物16、观察是科学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下列做法中,你认为哪项是错误的()A.自会有用肉眼观察到的情形才是真实的B.观察时,必须实事求是C.边观察边记录D.观察时积极思考17、下列现象中,属于与温度变化相适应的现象是()A.候鸟迁徙B.山顶的旗形树C.娥类夜间活动D.仙人掌特化成刺18、有蚂蚁和草莓两种生物,如果蚂蚁会爬到草莓的根上,并据此探究蚂蚁和草莓之间的关系。探究过程的第一步应该是()A、提出蚂蚁是否吃草莓的问题B、作出蚂蚁吃草莓根的假设C、观察蚂蚁在草莓上的行为D、记录草莓是否吃草莓根情况19、到了寒冷的冬天,北方的阔叶树纷纷落叶,而松树却郁郁葱葱,这说明()A.它们都适应了北方寒冷的天气B.北方的阔叶树不适应寒冷的天气C.松树比阔叶树更适应寒冷的环境C.阔叶树与松树进行生存竞争20、蜂群中蜜蜂间的相互关系属于()A.寄生关系B.捕食关系C.合作关系D.竞争关系21、海沟深处没有绿色植物,原因是()A.温度过高B.温度过低C.缺少阳光D.缺少二氧化碳2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平衡的破坏是自然因素导致的,而绝非人为因素所致B.生态平衡的破坏都可以通过自动调节能力得以恢复C.生态平衡的破坏只是暂时的D.生态平衡一旦破坏,可能引发严重后果23、在广阔的草原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是()A.草本植物B.野鼠C.牛、羊D.狼24、人类不合理地开发自然生态系统,如毁林开荒、开垦草原、围湖造田等,其共同的特点是()A.促进了生物的繁殖,丰富了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B.促进生态系统更加平衡C.保持了原有的生态系统D.降低了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25、荒漠中生活的骆驼刺,它的根扎的很深,这是对什么环境条件的适应()A.干旱B.高温C.大风D.取食它的生物少26、下列事例中,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