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关于古诗词教学的一些随想VIP免费

关于古诗词教学的一些随想_第1页
1/2
关于古诗词教学的一些随想_第2页
2/2
关于古诗词教学的一些随想一古诗词教学,是高中阶段文学教育中的重镇,也是一个难点。难,首先想到的,是为什么要学古诗词?这个问题,似乎就压在教师、学生的舌尖底下。只是没有人说罢了。我想,还是不要回避的好。但是要回答,也是卑之无甚高论,老生常谈而已。其一,古诗词是汉语文学形式的精华,语言的节奏感,韵律感,声调美,词语以及句型排列的对称美、参差美,语义的委婉、含蓄、形象、鲜明、生动、简洁……无不集中体现于诗词之中。说它是汉语言文学形式桂冠上的明珠,一点也不为过。此外,她还集中刻画着先民的生活痕迹,他们的喜怒哀乐、所思所感,都以这样一种简捷、优美的形式传达出来,让我们千载之下,犹能在其中触摸到先民的体温,感受到他们心律的跳动。我们后代,作为他们的子孙,除了生理上的血缘承续之外,只有在阅读先民留下的典籍(包括诗歌)的过程中,才能真正接续这精神的血脉,使我们的文化,能够找到出身,寻到渊源。在今天现代化的进程中,这种寻根问祖,就显得更为重要。否则,我们也许就会成为不明所自、无处立根的一群忘记姓名的野孩子。在这个意义上,诗词,实在是先民的文化基因,破坏或割断了这基因链条,也就割断了文化的血脉。再小而言之,我们的今天的语言,要表达自己的情感,除了随着社会生活的前行而必要地自行创制新的表现形式外,也实在无法割断我们对古汉语的继承。这继承,首要的是要体现在对古汉语精华的学习上。我们语言上的营养,首先来自先民的首创。记得一位深谙古典文化精髓的文化老人说过:“我们今天所要说的话,古人几乎已经说尽了。”社会学家的研究成果也告诉我们,今天的生活状态,虽然与古人相去甚远,但人的情感状态、人的感受,与古人实无差别。所以,以古诗词离今天的现实生活有些遥远的论断,实在可以休矣。二就中学生而言,学习古诗词,最重要的,首先是要读懂。读懂的“懂”,亦有说焉。不同的年龄,不同的阅历,不同的心境下,有不同程度的“懂”。而其中最基本的,是要读懂事的字面意义。“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应该明确“好逑”是“佳偶”的意思,“好”读hǎo而不读hào;“渚清沙白鸟飞回”,要懂得“渚”是水中小洲,“回”,是“盘旋”,而不是“回来”。“潦倒新停浊酒杯”,“新”是“刚刚”的意思,“停”,是“搁下”,“浊酒”是“劣酒”;“对长亭晚”,须知“长亭”,是距城十里的送别之处……这些字面的意思不明了,理解就会出现偏差。其次,是熟读成诵,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背诵。有了这样两个基础做底线,就为今后随着生活阅历的增加而深入理解这些作品打下了比较坚实的基础。至于初步鉴赏能力的培养,如对诗词内容的把握,基本技巧的理解等等,对不同的学生,其实是可以也应该有不同要求的。不同的人,成长的环境不同,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都会有一定的差异,其读诗所能达成的效果,也决不会相同,自然不可强求一律。能掌握前面所说的两点,即读懂字面意思,能够熟读成诵,达到这个基本底线,也就足够了。倘能在此基础上对诗歌的内容、形式有所感悟,自然更好。没有达到,也无大碍,因为前两点已经为他们日后的发展,预奠了良好的根基。三我们中国是诗的大国,欣赏古诗,曾经是文人的时尚。因此,从《毛诗大序》开始,到钟嵘的《诗品》,再到晚清民国的王国维《人间词话》,诗歌鉴赏的著作,可谓蔚为大观。也因此而出现了很多理论,诞生了很多概念。这些,对我们今天阅读古诗词,当然是足资借鉴的财富,但是,诗歌鉴赏本身与诗歌理论研究并非一回事。鉴赏,需要的是以心会心,需要的是情感的碰撞。因此,直面作品本身,就显得非常重要。忽视作品本身的阅读,单纯地突出一些理论概念,甚至进而把这些作为目的、归结点,那种古人与今人之间生动鲜活的情感交流消失于课堂,教室里充斥着干巴巴的“意境”“意象”“情景交融”的概念解说,无疑会造成阅读魅力的丧失。四诵读,曾经是我们读诗的主要手段。我们的前人也曾创造出很多诵读的形式:朗读、朗诵、吟诵……当年,鲁迅在“三味书屋”中聆听寿镜吾老先生抑扬顿挫的吟诵,曾经那样深刻地打动了一颗幼小的心,使他疑心“那是极好的文章”。这就是...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关于古诗词教学的一些随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