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校高年级职业技术教育----《十字绣》教学随想宜城市特殊教育学校何玲聋校高年级学生即将毕业,他们将走出学校,走向社会,融入到社会大课堂里去,他们需要生存,需要就业。这就给了我们特殊教育学校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必须教会学生一门谋生的技能。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积累,高年级学生吃穿住行等行为习惯已经非常娴熟,达到了正常孩子的水平。通过学校老师们的讨论,经过学校领导同意,本学期我们班开设的生活教育课中,加大了对职业技能的培训。老师没有经过专门的职业培训,考虑到现有的资源,我们开设了十字绣的课程。十字绣(crossstitch),是用专用的绣线和十字格布,利用经纬交织的搭十字的方法,对照专用的坐标图案进行刺绣,任何人都可以绣出同样效果的一种刺绣方法。其基本步骤为:选定图案、准备绣线、确定中点、开始绣制。针对我们班学生实际情况,考虑到学生是第一次接触此类事物,我们购买了简单一点,色块少一点的图案让学生尝试。班上七个学生,两个肢残,不能动手参加刺绣,但是他们也积极参与其中,或者帮助剪线头,或者帮忙分线。通过两个月的教学实践,共完成作品五件,针脚均匀,色彩用得精确,完成的作品受到了老师们的好评和喜爱。作为执教老师,通过这两个多月的教学,我感受颇多: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一门贴近生活的职业技能课,它深深地吸引着学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文化教育课,枯燥无味,孩子们每天接触的都是汉字数字,兴趣不浓。十字绣一旦进入课堂,孩子们无不欢欣雀跃。一个个兴致勃勃跃跃欲试。他们生活课上认真听,仔细看,通过观察体会开始体验,课上埋头苦干,课下也舍不得休息,绣得特别认真,特别积极。仿佛十字绣给他们注入了一种新的血液。二、通过开展《十字绣》教学,我发现孩子们竞争意识增强了,常常会拿起自己的作品,互相之间比一比,看看谁绣得平整,谁绣得又快又好。作品完成了,看见老师和同学们竖起的大拇指和赞许的目光,那种自豪感无法用言语形容。十字绣的完成让孩子们心中充满了成就感。三、《十字绣》作为一门生活技术教育,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细心,耐心。从分线到穿针引线再到用色,针脚的均匀,这都要求学生细心观察,认真思考,耐心地完成。针线活本身属于一门技术活,需要人的心灵手巧,不然做出来的作品就粗糙难看。我们班的孩子们都能耐下性子,慢慢琢磨,摸索的基础上精益求精。首次完成的作品不说是精品却也还美观耐看。四、这门课让孩子们静了下来,培养了学生的集中注意力。从前爱疯爱打的舒成洁,下课也舍不得出去玩了,安静的坐在教室里娴熟的飞针走线。不熟悉的人怎么也想不到这是一个张飞似的小女孩,从前是一刻也静不下来的。如今的生活课堂,那是一派繁荣的劳动景象,静中有动,大家各自忙碌的绣着自己的作品,顾不上讨论,动中有静,做完一段,拿起来端详一番,看看好不好。五、通过这种生活课的教学,拉近了老师和学生的距离,我时常也会和孩子们一起绣一绣。有时候头低下了,孩子们会把桌子搬到我的面前,帮我把十字绣放在桌子上让我摊子桌子上绣,关切地说:“老师,你这样脖子会疼的。”更有甚者会有一两个孩子站在背后轻轻地帮我揉揉肩捶捶背。每每此时,我的心里总会涌起一股暖流,我们特校老师的付出也是有回报的。特殊的孩子们用特殊的方式在回报着老师。我有一点笨拙的想法,那就是今后我们的教师应该深入到工厂、职业技术学校、美容美发等场所,学习更多的职业技术,或者通过与这些场所的联系沟通直接将孩子带到环境里深入学习,亲身体验亲自实践,真正地学到一技之长,为今后融入社会自谋生路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