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标的课堂教学设计模板课题名称:神奇的莫比乌斯圈设计者:王洪英单位:库都尔小学授课年级:四年上册章节名称数学游戏:神奇的莫比乌斯圈课时1课标要求《神奇的莫比乌斯圈》是人教教材四年级上册的一节数学活动课,它有别于其它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因为它与我们生活实际不是特别密切。本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猜测到验证这种数学活动,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拓展数学视野,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教学目标1.在操作中学会用普通的长方形纸条制成神奇的莫比乌斯圈。2.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发现莫比乌斯圈的特点,进而思考其在生活中的作用,并大胆创造。3.在反复的猜想、验证和探究活动中,深切感受数学的多元化和神奇魅力。内容分析这节数学游戏,学生对莫比乌斯圈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距离,对其不能很好地理解,可能一时会出现混淆,但是本节课却能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通过猜,想,剪等一系列的行为能充分地感受到圈的神奇.通过观看图片能感受到圈的应用范围之广,感受到各学科没有边界,是融会贯通的,只要转换一种思维方式得到的是无限的发展.学情分析理解可能不会一步到位,有一定的难度.在操作上可能会由于手配合的不到位,会延长时间.但是通过教师的引领学生在感知莫比乌斯圈的神奇上还是能感受到其神奇的.好奇心能调动起来,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会越来越高教学重点大胆猜想,操作求证教学难点一个面一条边(单侧曲面)的理解学生课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每位学生4张以上长方形纸条,剪刀,固体胶(胶带纸)、水彩笔、直尺。教学策略先猜想--动手操作—验证结果用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问题情境与教师活动学生媒体设计意图课堂教学过程设计思路环节活动应用目标达成导入新课课前三分钟活动:1、讲一讲自己知道的数学家。2、讲苹果落地的故事.同学们,今天这节数学活动课,我们来研究一种神奇的怪圈,大家有兴趣吗?由学生组织出示课件课前活动为新课做铺垫学习新知环节二、认识莫比乌斯圈1、这是一张什么形状的纸条?它有几条边几个面?2、你能把它变成两条边、两个面吗?学生感到新奇,操作,教师巡视,然后指名演示并说说如何想和做的。3、你能想办法把它再变成一条边一个面吗?A、学生自由尝试。(问题特别有挑战性,可能有的学生能做出来,就让这个学生演示;如果都没有做出来,教师演示)B、强调:一端不变,另一端拧180度,两端对接粘贴。(板书“拧”和“粘”)学生照样子做一个圈。C、怎样证明这个纸圈只有一条边和一个面呢?学生独立研究,教师相机引导:用笔在中线位置画线。研究发现:这个圈只有一条边,一个面。D、课件并教师讲解:莫比乌斯圈由来(小故事,附在后面)(板书课题)过渡语:莫比乌斯圈除了只有一条边和一个面以外,它还有更多奇妙的地方呢。大家想知道吗?那今天我们就用“剪”(板书)的办法来研究,好吗学生按老师的要求动手操作出示莫比乌斯圈的图片通过纸条,普通圈到莫比乌斯圈的不同认识怪圈。环节三、变化莫比乌斯圈(一)1/2剪1、猜想:如果用剪刀沿中线剪开纸圈,猜一猜会变成什么样子?说想法。2、学生操作。先画出中线,然后做成莫比乌斯圈,再独立剪开(注意剪刀要从中间进)3、交流结果:变成了一个更大的圈。4、谈体会。(二)1/3剪1、先画出三等分线,中间部分涂色,再做成一个莫比乌斯圈。2、如果我们要沿着三等分线剪,猜一猜:与上次能有什么相同与不同呢?要剪几次?3、操作后交流:剪的时候发现在剪之前学生先猜猜,再动手验出示生活中的有关莫比乌斯圈从怪圈中得到认识。感受到怪圈的神奇之处。在学到之后自己在自主玩,看看还有什么应用。激发学生的好了什么?结果会是怎样的?一个大圈套着一个小圈。4、研究:大圈和小圈都是莫比乌斯圈吗?观察:小圈就是原来长方形纸条的哪一个部分?(三)自主玩1、我们刚才将纸条拧180度、粘、剪,变成了神奇的纸圈,就像在变魔术一样。你还能想出其它的玩法吗?2、四人小组玩。教师巡视,加入。(这个过程,有的学生可能用四分之一剪,也可能将纸条一端拧360度等等,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教师都适时给予指导和鼓励。)过渡语:玩过以后,我们是否会思考:它只是好玩吗?生活中有什么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