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形统计图南昌大学附属小学红谷滩分校涂丽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一个单位),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学提出并能回答简单的问题。2、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学重点、难点: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一个单位),并能根据条形统计图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让我们先来看一组图片。(课件出示雾霾图片)人们带着口罩,仰望着不再湛蓝的天空。看了这些,你有什么想说的吗?(生说)是呀!2013年,“雾霾”成了人们最关注的话题,据统计当时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中,中国就占了7个。那一年的1月,北京的空气质量到底是怎样的状况呢,咱们一块儿来看一看。2、(课件闪动1号的图标)师问:知道这个标志表示什么意思吗?(课件出答案)这个黄色的标志表示中度雾霾污染。那橙色标志表示重度污染,而这个用红色来表示极重度污染。(笑脸表示无污染。)3、(课件出示完整全月图标)同学们,咱们一块来看看北京的1月空气质量分为哪几种情况呢?(生说)那这个月的各种空气质量各有多少天呢?从这张图中,你能很快的看出来吗?(不能)确实有点乱,你有什么办法能够把每种空气质量的天数清楚地表示出来呢?请同学们打开学具袋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方式表示吧!(生操作)4、反馈,请一组同学上实物展台介绍。师问台上的三位同学:你是用什么来表示呢(生1:统计表);你呢(生2:摆圆片);你呢(生3:涂色)。师问全班:他们表示的数据都准确吗?(生:准确。师:你们的数据和他们的一样吗?师:真不错,看来大家的动手能力都十分了得,请回位。)师:请同学们把自己的学具放在桌子的左上角,一起往这看。师:那你们觉得用统计表来表示数据,这种方法有什么好处?(生:清楚、一眼看出数据)确实,统计表可以清楚的表示出数据。那这两种表示方法你觉得怎么样呢?(2~3个学生回答。生:也很清楚)师:没错,它能通过图形的高矮体现数据的多少,比较形象、直观。那它们有什么不足吗?(如学生答不出,师引你们觉得这样表示能一眼看出每种空气质量的天数吗?)5、那有什么办法既能像统计表一样一眼就看出数据,又能像他们直观形象呢?其实呀,我们统计的数据还可以这样来表示。(课件演示动态)(师同步说:我们刚才画的方格连成网,左边还配上数,从0开始,一起来读一读。)读了这些数,你发现了什么?(一个比一个多1)师:那你知道这一格代表几吗?(课件闪0—1)(代表1)从哪看出来的?(从左边的0~1)这格呢?(课件闪1—2)也就是说,这里的每一格都代表——(1)。那2格呢?有了这些数,现在能一眼看出每种空气质量的天数吗?(能)你是怎么看的?把你的方法和同桌互相交流交流。6、谁来介绍你的方法?(生:格子的最上面对着左边哪个数就表示几)还有别的方法吗?和他的方法一样吗?师:能举个例子具体说说吗?(生举例)(课件同步闪红虚线)师评价:借助左边的数据,这种方法确实很方便!谁还能再举个例子来说说?(生再举例)师:接下来老师来考考你们,谁来快速告诉我,XX有多少天?5天表示的是哪种空气质量的天数呢?师小结:看来呀,这些数可重要啦,我们只要看每一个条形最高处对着左边的哪个数,就能快速地判断这个条形所表示的数据。这个方法好不好?而这根竖着的轴我们称为纵轴。那你认为在这里,纵轴上的这些数表示什么呢?(天数)(课件出)真棒!有纵轴就有横轴,那横轴在这儿又表示什么呢?(空气质量)7、知道吗?像这样的统计图我们把它叫做条形统计图。(板书课题)那你们觉得条形统计图和刚才同学们画的图,哪种能更清楚的表示数据呢?(条形统计图)为什么?(条形统计图能一眼看出数据)8、同学们,从这幅统计图中,除了能清楚地看出每种空气质量的天数,还能得到哪些信息呢?(信息要丰富,如:9这个天数是最多的,5这个天数是最少的。谁比谁多几,你是怎么知道的(计算,还可以直观的从统计图上看出来))看...